□洛平
“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一个城市能走多远,要有“雄心”,更要靠“后劲”。
项目是发展的后劲。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必须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必须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上,重谋划、抓推进、促落地。
省委书记郭庚茂说:“盖一座高楼大厦,没有几根顶梁柱是支撑不了的。”项目,正是这样的“顶梁柱”——
济源虎岭,引进富士康项目,带动电子电器企业聚集,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已然形成;
商丘民权,引来浙江香雪海电器等龙头项目,现有制冷企业近60家,“中国冷谷”初露峥嵘;
新乡长垣,引入5个整车制造项目、9个汽车零部件项目,一个全新的汽车产业园正加速形成;
…………
这些过去我们眼中的“小市”,无论资源优势还是产业基础,都不比洛阳强,但近些年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是什么创造了“弯道超车”的奇迹?是什么奠定了“后起之秀”的地位?答案不言而喻:项目!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有项目,才有投资,才有财源,才有就业,才有民生。在发展的角力场中,说到底拼的是项目。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也意识到:签约项目,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破土而出,成长为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参天大树;合同资金,只有真正流入,才是真金白银,内化为赢得“发展排位赛”的持久动力。一句话,项目落了地,发展才给力!
为了项目落地,不少城市“只争朝夕”——
一期投资65亿元的富士康项目,济源创造了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达产的“河南速度”;
总投资12亿元的香雪海产业园,商丘民权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创造了我国冷柜、冰箱同行业建厂投产速度之最;
新乡长垣为引进天津程普抛雪车项目,竟出资将这家汽车企业买下搬回;
…………
抓项目的力度,就是抓发展的速度。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洛阳的项目建设时,心中不由感到几分焦虑。
一方面,于洛阳而言,项目被赋予了厚重的期待——
洛阳经济发展仍面临下行压力,要建成名副其实副中心,必须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为支撑。没有大量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副中心只能是空中楼阁。
另一方面,洛阳的项目落地“成绩单”,又不尽如人意——
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推进缓慢。2012年以来,全市签约的10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共计175个,截至7月底,仅开工112个,开工率为64%,还有63个项目至今仍未开工。
签约项目数额虚高,资金到位率较低。2012年以来,开工的项目734个,投资总额6287.4亿元,而到位资金仅有1079.7亿元,资金到位率仅为17.2%。部分县(市)区“重签约,轻落地”,甚至虚报投资总额,导致资金到位率整体偏低。
外资项目较少,且大多终止和转内资。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41个外资项目签约,仅占签约项目总数的5.6%,进展情况很不理想。目前,已有16个项目终止或暂缓实施。
…………
项目不开工,等于白用功;资金不到位,等于白受累。
靠项目建设强后劲,洛阳就必须使名副其实副中心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有项目支撑,就必须形成“大项目有序接替、好项目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就必须“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达产”。总而言之,“落地”见真功!
一要科学谋划。
要综合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结合洛阳自身实际,选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科学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要围绕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煤化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谋划实施投资47亿元的中信重工重装高科产业园、投资189亿元的年产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工程、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投资80亿元的正威国际集团铜精深加工、投资100亿元的瀍河国龙物流园区、投资120亿元的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我市还要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二要强力推进。
重大项目都要成立班子、落实责任、明确时限、紧盯不舍、一抓到底。要不断完善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周例会等制度,确保项目从谋划推介、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都有人管、有人盯、有人干。要抓紧建立重大项目周报制度,对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编印《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周报》,及时反映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节点顺利推进。
三要优化环境。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抱着一己私利,把各种工程当成发财捞钱的途径,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甚至打着“为集体谋利益”的旗号组织、煽动、调唆、纵容群众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政法部门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不断净化项目建设空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一个个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名副其实副中心的“洛阳梦”方能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