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2个村落上榜。这12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洛阳晚报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东山底村位于新安县石井镇西北方向,西临黛眉山,北临黄河。村里保留着有200多年历史的古院落,还有黛眉奶奶庙。黛眉奶奶庙护佑着东山底村村民,赐福千年。
1 黛眉山下古村落
欲说东山底村,先说黛眉山。
东山底村在哪儿?且看我们的行车路线——
出洛阳市区,过新安县城,到石井镇后向西北方向,朝着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进发,全程约70公里。
到了黛眉山,就到了东山底村。
东山底村与黛眉山密不可分。村委会计崔言章说,在黛眉山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村庄,分别名为东山底村和西山底村。东山底村,即黛眉山东边山脚下的村子。
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新安县石井镇内,北枕黄河,东出小浪底水库,西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境内唯一三面临黄河的世界地质公园,其中黛眉山主峰海拔1346.6米,北临黄河,与山西垣曲相望,西临荆紫山,南眺崤山,可谓大山大水的完美结合。
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在东山底村村民心目中,黛眉山就是他们的“家山”,很久以前,村民们在黛眉山上放牛、砍柴、种地,日复一日地劳作。山上曾有一个7户36人的村民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从山上搬迁下来。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先人们看中了这块临山面河的土地,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留下了今天的东山底村。
2 老院落历史久远
崔言章先带我们看了该村的杨家大院。这是标准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共有12间房屋。其正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皆为两层,最多时住有30多口人。
79岁的张宗浩老人,称杨家大院为东山底村最完整的四合院。它建于清代末期,1958年,当时的大队部曾在这里办公,正房楼上设有仓库,用来存放粮食。20世纪80年代后,居住在杨家大院的村民建了新房,逐渐从这里搬了出去。眼下,杨家大院平时大门紧锁,已无人居住,院子里杂草丛生。
在杨家大院东侧,有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学里院,又称张家大院。张宗浩老人说,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建有学校,因此被称为学里院。
学里院同样坐北朝南,门窗上皆有精美木雕,正房门上刻有“远翠楼”三个字,显示院落所在之处的自然环境之优美,在城市居民经常被雾霾包围的今天,“远翠”二字显得十分珍贵。
在东山底村东南,存有王家大院,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院、前院和后院,三个院落各自独立,又前后相连。其中西院门上刻的字看上去与学里院的为同一人所刻,以此推断,王家大院也有200多年历史。
80岁的王绍祥老人,是东山底村的老村支书,他对王家大院的历史颇为了解。王绍祥说,王家大院的建造者是兄弟三人,每人一所院子,后来老二家人丁不旺,遂西院单独一家,前院、后院合成一家。直到现在,王家大院仍有人居住。
3 奶奶庙赐千年福
在去东山底村的路上,我有几分着急,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满眼的绿树,似乎看不到尽头。
可是到了东山底村,环顾四周,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小山村,站在村子里向北望,是宽阔无边的黄河,向西望,是巍然耸立的黛眉山。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大山和大河的地方,必定有大仙。从东山底村古村落走出,沿村子中间的柏油路向北走200米,一座庙出现了。王绍祥说,这是黛眉奶奶庙,是黛眉奶奶的行宫。
当地人传说,黛眉为商汤之妃,因汤王沉湎于女色,黛眉悻然离宫上山修行。后黛眉劝说汤王要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汤王自感羞愧,遂修德重兵,最后打败夏桀,统一了天下。与此同时,黛眉在黛眉山修行成仙,汤王为了感念黛眉的恩德,为其修建圣母庙,并把她修行成仙的这座山命名为黛眉山。
这个传说有几分正统色彩,王绍祥给出了黛眉奶奶传说的另一个版本。相传黛眉为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无根府人,嫁给商汤之后,由于身长疥疮,被商汤抛弃。无奈之下,黛眉只好出走,过黄河,朝黛眉山走去。走到黄河边,等船时她看到一只癞蛤蟆跳进河里洗澡,从水里出来后,癞蛤蟆身上竟然光溜了。黛眉受到启发,也准备去洗洗。看四周无人,她就脱衣下水,在黄河里洗起澡来。说也奇怪,刚从水里出来,黛眉身上的疥疮就不治而愈了,而且皮肤变得十分光滑。
说到黛眉奶奶过黄河,王绍祥又讲了一个传说,黛眉奶奶到了黄河边,没有船只,这时来了一只老虎,头朝南卧在黛眉身边。黛眉对老虎说,你要是来救我的,就驮我过河。老虎低下头,等黛眉坐好,就驮起黛眉过河。由于黄河浪急,黛眉的裙子湿了一片。过河之后,她就将裙子脱下,搭在一块石头上晾晒,石头被染成红色,被当地人称为红岩,至今遗迹尚存。
传说黛眉奶奶成仙之后,从黛眉山往王屋山去,曾路过东山底村,在村里歇脚。东山底村人就在村子里修起了黛眉奶奶庙。
采访时,我们看到大殿前种有一棵野葡萄树,将大殿屋檐遮得严严实实,一串串野葡萄透着成熟的紫色。
王绍祥说,为纪念黛眉奶奶,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村里都会组织唱戏,从农历五月二十五到六月初六,东山底村周边的民众自发前来奶奶庙烧香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