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最近一则城管与小贩互跪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事发生在大连。8月30日,一位70多岁的大妈正沿街售卖蔬菜,遇到城管执法劝说其离开。老人突然朝城管跪下,随后一名城管队员也跪了下来,称“我也不容易”。(9月15日新华网)
城管或者小贩,都算不上强势群体。有人感慨:穷人何苦为难穷人呢?老大妈沿街售卖蔬菜,令人感叹生活之艰,但如果她不自觉离开,这确实是为难城管;城管左右也不过是“奉旨行事”,既要体恤民生,还要人性执法,但不管怎么说,逼着老大妈收摊回家,这确实也为难了底层民众。矛盾之下,互跪就成了最无奈的互动。
不少人苛责城管,责其为何不能“站着执法”。这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无论是人伦纲常,还是人性悲悯,能安然面对老人下跪而理性执法,这不是执法者,而是执法机器。纠结之处不在于怎样执法,还是那个老问题:谁逼着城管与小贩互跪?
没有天生匪化的城管,也没有以闹为生的摊贩,将他们逼上制度烤架对垒的,是城市对待弱势者自救的姿态与理念。据说当日是因为检查,城管才无奈劝说流动商贩收摊回家。城市需要怎样的秩序与美感,这显然不是小贩与城管说了算的,公共权力一旦罹患“洁癖”,参差多态的民生自然就不够整齐划一。城管冲锋陷阵在前,他们的执法取向,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审美趣味与权力偏好。
从1996年确立城管执法制度迄今,已近二十年,然而城管该管什么、怎样去管、权责如何,始终各说各话。结果呢,譬如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甚至出现一批神秘“执法者”,文身、带电警棍巡街,对商户放在路边的东西,要么收走,要么踢飞,商户拍照留证,相机被砸,抱怨又遭掌掴——他们自称受雇于地方城管。尽管是否“临时工”各有说辞,但“神秘执法”还是让人对城管之殇心有余悸。
城管执法自然不能因循悲情法则,更不是比惨游戏,现在的问题,无非是两个层面:一是底线的保障能否有勇气让卖菜大妈不沿街售卖蔬菜也能活下去。如果社保到位,苛责卖菜大妈自然就合情合理,城管不用下跪,也有底气将这种劳动自救形式清理出局。二是市民是否当真宽容满大街是跳蚤市场的“人性秩序”。怕就怕有矛盾的时候挺摊贩,没矛盾的时候怪城管不作为——舆论为小商小贩说话,会否成了主题先行的“叶公好龙”?
民生不易,执法不易,最不易的,还是制定城市管理制度。如何以服务为取向,既给底层谋生者以立锥之地,也给城管人员以合情合理的职务安排,不把他们摆在生计的擂台上煎熬——唯其如此,温情执法也好,角色互换也罢,乃至于“柠檬水女孩”的他山之石,才能真正换来利益和谐之上的“安好”与“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