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
唐益舟先生的《伊水秋声》洋洋60余万字的作品,600多页,沉甸甸的。读完此书,感觉良好。
唐益舟是嵩县人,居住在伊水河畔。《伊水秋声》描写的就是伊水河畔一个家族的百年兴衰史。
在小说中,伊水的吟唱成为风云变幻的先知先觉者,是一个推动历史发展的道具,是这部长篇小说的魂,贯穿全书,时隐时现。
作者熟悉乡村生活,乡土语言的运用令读者感到亲切。比如,只要一个儿子当官,“老爹的脸就会衬得像个铜脸盆似的……”
作者很少带着感情色彩去臧否人物,而是把自己的意图隐藏于语言背后,让小说里的人物说话。孙安邦是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塑造的一个豁达、勤劳、朴实的人物。他是一个从黄河北逃荒到洛阳的一个贫困的人,流落到“山高县”伊水河畔,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机遇,与伊渡村的姜家、王家结亲,有了立足之地,并且靠着自己的双手,日益发达,繁衍成为子孙一大群的孙氏家族。
作者以书中人物寄托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激。如孙家第二代传人孙文韶因为建设水库而迁到其他村。当他再次回到伊渡村的时候,作者对当时情景的描写就催人泪下。
《伊水秋声》根植于河洛大地,书写河洛百年来的风云变幻,诚如该书封面上的提示语“百年河山,家国兴衰,爱恨情仇,波澜起伏”,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