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吃豆腐的历史差不多有两千年了,只是这“吃豆腐”是怎么和“调戏(妇女)”联系在一起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恐怕得从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说起。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凡丧事之后,都有请帮忙者和亲邻吃饭的习俗,而这顿饭中必定有豆腐。以前的大户人家,还会隆重地发帖子,写上诸如“敬治豆觞,恭请光临”之类的客气话。
吃豆腐饭的丧俗,最初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农村。那里凡家中有丧事的,村里的乡亲都会来帮忙,而丧家请吃饭之所以以豆腐为主,是因为豆腐色白,正是丧事主色的缘故。所以吃豆腐原与丧葬习俗有关。《现汉》“吃豆腐”第三个义项:“旧俗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说吃豆腐饭。”
大概在20世纪30年代,“吃豆腐”一词开始流行于上海。据孟兆臣新编《老上海俗语图说大全》记载,那时上海被丧家请去帮忙的陌生人,“虽称帮忙,其实是凑凑热闹而已。换一句话说,简直是和调。所以到死人人家和调,就叫吃豆腐。我们想:死人人家,岂是和调的所在?因此,上海人凡对于不应当和调之处而竟和调,便叫吃豆腐”。
“和调”是沪语,意思是凑趣、随声附和。死了人的人家,原非凑趣之所,在那里不帮忙,却一味凑趣附和,就是“吃豆腐”。这是当时上海人对“吃豆腐”的一个说法。于是,原来丧葬文化中吃豆腐的习俗,流行到上海就成了俗语,意义也随之变化。后来又增加诸如“开玩笑、寻开心”之类内容,直至最后转为专指与女性调笑,或动手动脚占小便宜的意思。
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世间三样苦——摇船、打铁、磨豆腐。”江南城镇,豆腐作坊特别多,这些作坊的格局都很小,多为夫妻店,丈夫半夜起来磨豆腐,妻子负责清晨卖豆腐。据说生意都特别好,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汉子来买豆腐。又据说那些汉子买豆腐是假,来与老板娘调情才是真。于是“吃豆腐”就和调情、调戏等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