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1版)
古城名片
|
文峰塔片区保护与整治效果图 |
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宋,毁于明末,清初重建,为密檐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已毁)三部分组成。一层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门。明清时塔下有湖泊和庙宇,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当时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目前仅存的文峰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保护与整治将根据考古与历史资料,还原文峰塔周边一湖、一庙景物,打造整个古城的视线观景点。
|
修复后的城隍庙外景效果图 |
河南府城隍庙
河南府城隍庙建于明初,占地120亩,原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山门、南戏楼、六角石柱亭、北戏楼、威灵殿、后殿(寝宫)。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洛阳都会有城隍出巡之俗。现城隍庙仅存山门、南戏楼、六角石柱亭、威灵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保护与整治主要修复城隍庙南部,打造最具互动体验的洛阳民俗博物馆,与民俗街一体联动,定期举行主题民俗文化活动,成为洛阳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4【核心】 一场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古城保护与整治,重点在民生,核心在为民。项目规划区1360亩范围内,涉及居民9000余户2万多人。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最大规模的古城保护与整治工程的核心与关键。
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项目的规划、安置、实施等各个环节,始终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古城保护与整治带来的实惠。
如今,项目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老城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参与服务、居民支持共享”的古城保护与整治机制,全力打造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古都历史文化示范区。
在群众最为关心的搬迁安置方面,老城区用足用活政策上限,确保群众合法利益不受损失。补偿安置方案办法公平、标准合理、立足于求实用情、惠民优先。
“听说有搬迁规划的时候,我们就盼望着能早点儿落实,然后置换房子或者用赔偿款买一套新房,让婆婆晚年也享享清福。”居住在西大街的郭女士,今年69岁,平常要照顾年过九旬的婆婆。她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为让群众吃透政策,工作人员利用流动宣传车把相关信息传达到各家各户,并注册微信公共平台,开通QQ群,随时和居民互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顾虑和难题;丈量工作坚持用数字说话,绝对不含糊,不搞特殊。
考虑到居民对古城的深厚感情,老城区以安置好群众为根本立足点,将全区最好的临河地段作为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安置用地,就近安置被征迁居民。在配套设施上,安置社区内暖气、燃气、地下停车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周边交通十分便利。
古城是洛阳的传统商贸区,自古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今,随着保护与整治释放的“历史传承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共同繁荣,文化福祉融入百姓家园”的巨大红利,一个文化厚重、民居和谐的“新古城”将破茧重生,继续讲述这座帝都圣城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