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发起了全城征集“声音”重阳节特别活动,邀请爱心人士利用微信的语音留言功能,说一段祝福的话语,唱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经典的戏曲,为老人送温暖。26日至28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将这些“好声音”一一送到了老人们的身边。
71岁老人,为同龄人表演河洛大鼓
□见习记者 何奕儒 通讯员 沈素贤 文/图
送暖对象:白马社区二十位老人
志愿者:王三荣
|
穿着喜庆的王三荣表演河洛大鼓 |
71岁的王三荣表演河洛大鼓,他既是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一位爱心的播种者。
26日一早,洛阳晚报记者和王三荣及他的搭档王义祥来到白马集团社区会议室,该社区20位老人已等在那里了。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些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听说有河洛大鼓表演,他们早早就在这儿等了”。
9时整,表演开始,王三荣左手敲着鼓,右手打着月牙钢板,边说边唱,表情随着说唱情节不断变化,把老人们逗得呵呵直笑。一曲结束,这些老人觉得意犹未尽,喊着要王三荣再表演一段。
73岁的王女士平时只在电视上见过河洛大鼓表演,第一次看现场版的,非常开心。直到中午时分,河洛大鼓表演才结束。看到这些老年朋友如此喜欢,王三荣非常高兴:“同为老人,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孤独,以后我要常来这儿为大家表演河洛大鼓,大家也可以跟我学!”
100多名戏迷,齐听曾广兰的《红嫂》选段
□记者 李岚 见习记者 王澍 文/图
送暖对象:老年大学一百多名学员
志愿者:曾广兰
|
听着曾广兰老师的戏曲音频,大家忍不住跟着唱起来 |
这是普通的一天,100多位老年人和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这又是特殊的一天,洛阳铁路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没有想到,他们的“领导”——张素荣老师,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提前和他们庆祝重阳节。
这份独特的礼物,就是曾广兰老师专门为老年人录制的代表作《红嫂》选段音频。
25日,张素荣女士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说自己是一所老年大学的教师,学校里有不少老年人喜欢豫剧,也是曾广兰老师的粉丝,看到《重阳送大礼:曾广兰唱<红嫂>选段》一文后,特别希望能让他们听到这段音频。
26日10时,当我们来到老年大学时,100多名学员正身着礼服,兴致勃勃地为庆祝国庆节排练大合唱。“大家等一下,洛阳晚报记者带来了曾广兰老师的豫剧选段音频,你们想听吗?”排练结束后,张素荣问大家。
听闻此言,几位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的老人转身回来了,有两位老人忙去调试音响。
“点着了炉中火红光闪亮……”当曾广兰老师的第一句唱词从音响中传出时,不少人已经进入“状态”了。看,60岁的张惠娟笑容满面,用口形默默地“跟唱”;65岁的姚官厚用手轻轻打着拍子……慢慢地,大家哼唱的声音越来越大,一曲唱毕,掌声响亮。
张素荣说,目前老年大学有600多名学员,专门开设有戏曲班,平时教大家唱豫剧,不过听豫剧名家专门为老年人录制的“有祝福、有唱段”的音频还是第一次。
一首《雕花的马鞍》,让她收获了不少歌迷
□记者 王雨 文/图
送暖对象:天元社区十几位老人
志愿者:林秀君
|
见到了唱歌好听的林秀君,老人赶紧给她拍照 |
“我特别喜欢唱歌,想把自己的歌声送给大家。”26日一早,西工区的林秀君打来电话报名参加晚报的征集“声音”活动。
为了唱出最棒的声音,林秀君专门认真练习了一首《雕花的马鞍》,最终将自己满意的音频发给了洛阳晚报记者。
27日,洛阳晚报记者带着这段音频来到洛龙区天元社区的何女士家中。当悠扬的歌声响起时,何女士双目放光,静静地听着,歌曲结束,她不禁鼓起了掌。为了共享这段好声音,她还把邻居叫来欣赏,大家听后纷纷表示:“想见见这美妙歌声的主人。”
在洛阳晚报记者的邀请下,28日上午,林秀君来到天元社区与她的歌迷们见了面。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很小的时候……”林秀君一开口唱,十几名听众就激动地鼓起了掌。
“真看不出你有72岁,以后你教我唱歌吧?”林秀君演唱结束后,张女士拉着她聊起家常,两个人还约好以后一起唱歌、打木兰拳。
(下转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