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帝庙(右)和佛爷庙 |
| ▲黄花寺遗址 |
|
近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2个村落上榜。这12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洛阳晚报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曹刘庄村位于汝阳县大安工业园区东北2公里的五纵山下,距洛阳市区45公里,距汝阳县城27公里。村西北有魏明帝陵,又称高平陵。村内原有黄花寺,寺被毁之后,村民们在原址建起了佛爷庙、关帝庙和奶奶庙。村民们为求子,会在奶奶庙烧香之后,再去五纵山主峰娘娘山祈福,据说十分灵验。
关帝与佛爷比邻
25日早上,我们从市区出发,前往曹刘庄村。一路上,雾霾天气使得能见度较低。
曹刘庄村村委会主任张建海,打算带我去看村子中间的关帝庙,出发前他从办公室里拿出一条毛巾,又在水龙头下淋湿。这让我很纳闷儿。
关帝庙不大,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瓦房,坐北朝南,门的两侧墙上各有一个八角形窗户,室内有关羽雕像,左右两侧为周仓和关平雕像。
关帝庙虽小,但很有来头。“站在东边的娘娘山上,就可以看见关帝庙。”张建海说话的语气中带有几分自豪。说着,他弓着腰擦起了一块旧石碑,“不用湿毛巾擦,你看不见上面的字”。
这是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所立《重修关帝庙碑记》,碑文显示,关羽被称为“入寺伽蓝”,即寺院护法神。“兹因岁火倾圯,复理而新”,从碑文内容可知,关羽所在寺庙曾遭火灾,嘉庆二年时经过重修焕然一新。
关帝庙西侧为佛爷庙,同样是坐北朝南,房屋大小与关帝庙相近,庙内有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所立《修石佛祠碑记》,碑文显示:“村迩西旧有禅院一所,规模宽广,辉映宏称,僧众数十人,附近赴武当进香者皆于此设斋醮焉。迨兵燹后,劫火焚烧,胜地销沉,仅遗石佛像三尊,委弃榛莽间,荒凉之状不堪,村人概然伤之,倡议捐修祠宇一楹,移像其中,籍以妥神耳。”
张建海说,石佛祠就是佛爷庙,禅院是指黄花寺,从碑文内容可知,黄花寺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前往武当山进香的香客还会选择在黄花寺设斋并举行法事。
曹刘庄村旧有的黄花寺和武当山有何联系?张建海说,由于年代久远,村民们也说不清楚。
与关帝庙和佛爷庙不同,奶奶庙坐西朝东,面朝娘娘山。庙内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石碑,碑体断为两截,内文为朝觐武当进香八宫二观事宜。
娘娘山为五纵山主峰,位于曹刘庄村东侧,海拔600多米。“要是天气好,你在这里就能看见娘娘山。”65岁的老村支书张保山说,当地人为了求子,都是先到奶奶庙烧香,再到娘娘山上的娘娘庙里拜神祈福,据说十分灵验。
“奶奶庙之所以坐西朝东,就是为了和娘娘山呼应,显示二者的紧密联系。”张保山说。
黄花寺“犯皇”被毁
黄花寺遗址在奶奶庙西侧的一大片农田里,占地约300亩,传说是少林寺分院,至今在那块农田里还能犁出大块石头和瓦片等。
当地传说,在清朝中期某位天官的女儿到白沙街(今属伊川县白沙镇)赶庙会,被黄花寺的和尚抢去凌辱,天官大怒,严惩了作恶的和尚。后来,黄花寺屡屡发生侵女事件,影响很坏,民怨沸腾。在清乾隆年间,当地官员上书,请皇帝下旨,将黄花寺取缔,并将寺院建筑焚烧,即《修石佛祠碑记》中所提“劫火焚烧”,僧人被遣散,黄花寺从此荡然无存。
黄花寺的部分和尚不守清规,作恶多端,最终导致寺院被毁,可谓自作自受。但是村民们对寺里的神灵还是比较尊崇的。从《重修关帝庙碑记》和《修石佛祠碑记》可以看出,在黄花寺被焚之后,曹刘庄村村民从废墟中找到了石佛三尊,重建了石佛祠(佛爷庙),还重修了关帝庙。
张保山对黄花寺的历史进行过研究,在他看来,《重修关帝庙碑记》和《修石佛祠碑记》都没有提及寺院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忌讳朝廷焚寺之事。
张建海说,黄花寺遗留的三尊石像为青石雕刻,五年前被人盗走,很可惜。不过,黄花寺旧时所用的一口水井仍存,被称为西井,位于奶奶庙西侧。
80岁的张青彦老人清楚地记得黄花寺遗留石碑的位置和大概内容,显示建寺时间为明代嘉靖年间,寺院有多处建筑,僧人有五处住所,黄花寺被焚毁时间在乾隆中后期。
之前,有少林寺僧人曾三次来找张青彦,寻找该石碑并了解碑文内容。可惜该石碑早已丢失,至今未能找回。
黄花寺“犯皇”的故事在曹刘庄村家喻户晓,还被民间艺人编成戏曲,传唱百年的《焦家坡》《白降河》《摩天岭》等戏曲,内容就是黄花寺“犯皇”一事。
百姓和皇帝相伴
张建海说,曹刘庄村风水很好,不仅有娘娘山,还有曹魏时期第二个皇帝魏明帝曹睿的陵墓,即高平陵,就在村子西边。
我们站在黄花寺的遗址向西望去,一座大冢巍然屹立。这真的是高平陵吗?它为何建于此处?
从曹刘庄村回来,我翻开《三国志》,寻找高平陵的线索。《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记载:“(景初)三年(239年),帝崩于嘉福殿。……葬高平陵。”
高平陵的具体位置,在《三国志》中也有一些记载,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中,裴松之转引孙盛《魏世谱》曰:“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恰好和曹刘庄村距洛阳市区的距离一致。
2013年5月,魏明帝高平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有力佐证了高平陵的真实性。
张建海和张保山陪我一起去看高平陵,该陵为夯土冢,墓形为东西长方形,今存墓顶长15米,宽6米;墓底长40米,宽30米;墓高7米。
当地传说,曹睿是看上了这里的风水而葬于此,其陵墓用土是从陕西潼关运来的,因此该陵土质固定性很强,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基本保持原样。说也奇怪,高平陵的土质在曹刘庄村方圆百里都没有,而且有村民曾在陵上开荒,结果不长庄稼,只得作罢。
张保山说,高平陵与娘娘山正对,而且陵墓所在地为东西走向的高岗,南北两侧低洼,风水极佳。
或许也是看上了曹刘庄村的风水,在明代嘉靖年间,张姓村民的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与原有曹、刘二姓村民和谐共处,守望着高平陵,百姓和皇帝相伴,度过数百年时光。
(本系列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