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日报》报道农民办牡丹画展 (网页截图) |
|
□记者 王妍
核心提示
10日,《辽宁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在当地引起轰动,也引发其他媒体关注。文章报道了辽宁省本溪市韩家村35名农民举办一场牡丹画展的故事,称赞这场农民画展在本溪历史上具有破冰意义。这场农民画展,牵出了一个洛阳画家与辽宁本溪山村农民因画结缘,让农民因画致富的故事。
1 山村农民办牡丹画展,企业家等纷纷认购作品
媒体报道这场牡丹画展后,本溪市周边居民纷纷到韩家村观看画展,昔日不过200余户村民的小山村,突然热闹了起来。
不少观者感叹:“要不是现场看到了,还真想不到农民能画出这么‘高大上’的国画!”
画展现场,有一些驱车赶来的企业家等纷纷以几百元至上千元的价格认购这些牡丹画作品,短短几天时间,参展的每名农民都获得了几千元的收入。
其实,韩家村此次因画名声大噪、村民因画收入增加的背后,源自一批洛阳画家长期默默的支持:有在此创办学校、义务授课的洛阳东方书画院院长叶维莉,还有受她之托,给学生们提供指导的河南省美协顾问王绣、洛阳市美协主席文柳川等洛阳书画家。
2 口头促成“艺术联姻”,洛阳文化异地扎根
今年年初,叶维莉在辽宁参加一次笔会时结识了本溪市明山区韩家村村支书孙祥云及在韩家村投资农业的企业家郭代生。在交谈中,叶维莉提起了我市孟津县的“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引起了两人的兴趣。
“农民靠作画买房买车?俺这儿的农民行吗?”孙祥云问。“只要有人教,当然行!”叶维莉说。此时,一旁沉思已久的郭代生说:“叶老师,韩家村穷,老百姓致富太难了,如果我出钱办学校,您能教他们画画吗?”“中!”性情豪爽的叶维莉一口答应。
返洛不久,叶维莉就接到了来自韩家村的电话。为了办学校,村里将新建的村委会腾了出来,郭代生出资购买了桌椅、笔墨等。经过动员,村里的农民很积极,有200多人报了名。
叶维莉很受触动,得知韩家村经济落后,就向村里承诺,不收村里和学生一分钱,来回路费、食宿费自己解决。她的老师王绣得知此事,购置了几万元的教材免费赠给农民学生。今年5月,韩家村维莉农民文化艺术学校正式揭牌开课。之后,叶维莉经常往返于洛阳与本溪,每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韩家村。
3 上课不仅教作画,还教日常礼仪
开课之前,村里已对报名者进行了筛选,但首次上课时的情景还是让叶维莉十分意外。
“课堂上,妇女抽烟的、拌嘴的、随意进出的很多,我很难安静下来上课。”叶维莉说。村支书孙祥云告诉洛阳晚报记者,韩家村是本溪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子,村民比较粗犷,彼此也时有矛盾发生。
随后,叶维莉决定先不教作画,请礼仪老师教大家日常礼仪。一段时间后,老问题少了,新的问题来了: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或父亲病故等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叶维莉向郭代生开口,请他将学生就近安置在他的企业里,以免学习中断。这些学生日常练习的笔墨纸砚,则由叶维莉出资解决。
这些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村民一大早上山摘榛子、山梨送给叶维莉,有村民煮好热腾腾的玉米让她当早餐。还有一次,叶维莉在村里的山路上散步,一名农妇得知她就是洛阳来的老师,感激地说她给村里做了件大好事,还非要拉她到家里,把自家的东北人参送给她。
忙于学画作画,村里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矛盾也少了不少。明山区区长走在韩家村,看到村民忙着执笔画画,一团和气,讶异地对叶维莉说:“真没想到学画有这么大的力量,回头得组织我们村民到你们古都洛阳好好取取经。”
4 洛阳画家齐伸援手,助“洛阳牡丹”花开辽宁
每个月来回奔波,又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什么要这么做?叶维莉说,此举并非从她开始,也是洛阳书画界代代传承的“规矩”。
叶维莉说,早年,她学画时条件艰苦,纸笔和学费都来之不易,教画的王绣老师等人见到条件困难的学生总是慷慨相助。维莉农民文化艺术学校成立后,她将此事跟王绣、文柳川等几位老师沟通,大家十分支持。王绣老师不仅在经济上予以帮助,还担任了该学校的名誉校长,点评指导叶维莉带回的学生作品。文柳川老师特地赶往韩家村给学生授课,还在学生代表赴洛学习时亲自带队。洛阳知名画家刘翠霞、王青菊等人也在叶维莉邀请下,义务到韩家村给学生们上课……
王绣说:“大家都支持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能帮助当地农民致富,用文化改变农村面貌。另一方面,这对咱们洛阳牡丹文化和城市形象也是一种宣传。牡丹是洛阳的文化符号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让咱‘洛阳牡丹’花开遍地。”
如今的韩家村,在洛阳书画界的帮扶下,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目光,也引来了投资者。
村支书孙祥云说:“我们很羡慕靠牡丹画扬名四方的洛阳孟津县平乐村,希望通过努力、积累,成为东北的‘平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