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雾霾,恐怕每个人都需要做好更艰苦的准备。
受上周末的强冷空气活动影响,困锁洛城的雾霾基本退散。然而,坏天气带来的嗓子干疼还没好利索呢,我们举目望去时竟发现:大风走了,清新的空气似乎也要随之而去;雾霾,甚至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这个秋天的第一场雾霾,来得太凶、太早了!到底咋回事?有人惊呼,有人追问。
没有答案。
究竟是什么导致雾霾频发,究竟怎么办才能根治?有调查研究,有各种报告,有各种数据,官员谈,专家谈,百姓谈,可终究没有结论。有人说这要怪能源结构,怪燃煤,有人反驳说汽车尾气才是元凶;有人认为工业排放问题最大,有人指出城市扬尘也是大问题,秸秆焚烧也是阶段性雾霾的成因!
都有自己的意见,都有自己的药方,争来论去,一地鸡毛,基于各自利益考量而互相指责的声音一时难除。问题是,基本认识尚达不成一致,何来治理的行动一致?
于是,咳嗽几声、抱怨几句之后,我们这些普通人,出门的照常,驾车的依旧——不然,能咋办?是失望和无奈,还是司空见惯和麻木,抑或真的“早已增强了对雾霾的抵抗力”?可能真的都有。
面对环保和气象部门提供的让人心惊的污染数据,普通人除了购买口罩和品质鱼龙混杂的空气净化器外,能做的,就剩下在家盘算距离大风到来还有多少日子。
面对雾霾,恐怕每个人都需要做好更艰苦的准备。就像去年冬天我们曾经探讨过的:为治雾霾,烧煤的都改烧天然气挺好,可电费、采暖费涨了咋办?汽柴油都提高标准也挺好,可油价要涨怎么办?同样的道理,多数人都想越过越舒服——住大房子、开汽车,可建筑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又那么令人讨厌。
治霾,当然是件复杂的事情。正是因为复杂,我们才需要先说清楚,再明白地做。就怕稀里糊涂、茫然失措,谁都管不了,谁都不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