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漏洞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
|
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维修资金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实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至今,我国收缴的维修资金在5000亿元左右。
1 身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房屋的“养老钱”
近年来,随着许多建筑逐渐进入“中年维修期”和“老年危房期”,急需启用维修资金。但这笔钱因申请手续烦琐、过程艰难,被称为“沉睡”的资金。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这笔巨款并未真正“沉睡”,它们不仅通过“钱生钱”悄然增加,而且部分沦为一些代管部门的生财工具。
2 秘密:明存活期暗存定期
1998年颁布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购房者按购房款2%的比例缴纳维修基金;2008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规定按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缴纳维修资金。
“跟老百姓说存的是活期,实际上住建局自己偷偷去存了定期,产生的利息住建局得大头,老百姓只能得零头。”68岁的退休干部李军红无意中发现维修资金被政府部门“借鸡生蛋”的秘密。
在维修资金问题引发关注后,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的小区,都有业主代表向代管部门申请查询维修资金账户情况,或提出转存。但是,想摸清这些“沉睡”的住房养老金实际产生了多少利息,困难重重。
3 “黑洞”:维修资金成寻租工具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确保资金安全,代管部门处理维修资金只有两种方式:存银行或买国债。但对于这样一大笔多年后才会启用的资金,还有一些代管部门既不愿去买国债,也不愿去存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而是普遍选择了利息最低的活期存款。代管部门消极理财背后打着什么算盘呢?
“对银行来说,当然欢迎活期存款,既可少付利息,又能随时调动大笔资金。”一名银行业内人士称,“对政府而言,因维修资金成为各大银行争抢的对象,可利用手中的选择权从中渔利。”
“有人说维修资金是笔糊涂账,但代管部门并不糊涂,他们选择把钱存在哪家银行大有讲究。”有熟悉银行业务的内部人士透露,有代管部门将多数钱都存在小银行。因为相对其他商业银行,小银行的利息和吸储返比较高。
“一些单位和部门想方设法让资金在自己手头沉淀下来,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稍有理财常识的人都知道其背后的真实意图。”这名业内人士直言,“维修资金背后有着庞大的利益链条:炒股、委托理财、挪用。开发商、银行、证券公司……向维修资金伸手的人太多,谁都想分一杯羹。”
4 问题:“利差”成“死钱”如何解冻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客观形成的“利差”因为没有相关法律可依,已经成为动不得的“死钱”。
广东志成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小成认为,近年来CPI指数居高不下,专项维修资金实际上是在通货膨胀的蚕食下日渐贬值。
不少小区业主代表认为,只有把支配利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沉睡”的资金浪费掉。
“制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业主利益,但在现实中反而成了阻碍资金申请使用的程序。”陈小成认为,人大应尽快针对维修资金制度进行立法,把维修资金的管理权限交还业主。
“现有的维修资金管理制度亟须改革,不妨学习国外做法,交由专业第三方基金会打理,政府只需制定好规则,当好监督者即可。”陈小成说。
许多专家认为,建设部门与财政部门既是维修资金的代管部门,又是监督部门,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在管理机制上存在巨大漏洞。
“行政过度干预阻碍了业主自主管理,政府部门应尊重业主自治,弱化行政干预,简化程序,让投资方式多样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智慧说,我国现行的维修资金制度仅为部门规章,未能上升为行政法规,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在法律效力、执行主体、执行程序等方面均存在缺陷,改革立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