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杜牧与张好好的风花雪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古代乐舞】20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在熠熠生辉的河洛文化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文化。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钟情于此,他们在洛阳留下了许多与乐舞有关的故事。
杜牧与张好好的风花雪月
□记者 余子愚
杜牧与张好好 李玉明 插图
    唐代是盛产诗人的时代,也是盛产乐舞高手的时代。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的杜牧是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张好好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歌伎。杜牧与张好好因乐舞结缘,留下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提起。

    1 南昌初识张好好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生于公元80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杜佑,曾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200卷。

    或许是受了祖父杜佑的熏陶,杜牧年纪轻轻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23岁即写出名篇《阿房宫赋》,被时人争相传诵。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二月,25岁的杜牧在东都洛阳考中进士,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年纪轻轻的杜牧也曾热衷功名,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然而,由于他秉性刚直,频遭排挤,才华横溢的他只能屈居低位。

    仕途失意的杜牧开始从诗酒歌舞中寻找生活的支点。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杜牧投奔江西观察使(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沈传师,担任江西团练巡官,成为沈传师的幕僚。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26岁的杜牧在沈传师的幕府中遇到了让他心动的女子——时年13岁的张好好。据杜牧《张好好诗》序言记载:“(张)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指沈传师,记者注)移镇宣城,复置(张)好好于宣城籍中。”也就是说,张好好因擅长歌舞被沈传师选进乐籍,后来,沈传师到宣城任职,又把张好好带到了宣城。

    当时杜牧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张好好貌美聪慧、才艺双全。参加宴会时两个人经常见面,才子佳人相识,自是无限美好。

    从《张好好诗》“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诗句可以看出,杜牧当时对张好好是充满好感的,二人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然而,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将16岁的张好好纳为己有,张好好成了沈述师的小妾。官位低微的杜牧只好“空余恨”,与张好好就此别过。

    2 洛阳东城重相逢

    告别了张好好,杜牧转投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南下扬州,成了牛僧孺手下的推官掌书记。

    当时的扬州是个繁华都市,美女如云,妓院遍地。或许是因为没有得到张好好的爱情,杜牧开始在扬州放纵自己。

    他白天办公,夜晚便出去狎妓宴饮,风流快活。据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唐朝中书舍人杜牧,少有逸才。……会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辟节度掌书记。(杜)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牛僧孺虽看在眼里,却没有阻止杜牧。他悄悄地派出兵卒30人,“易服随后,潜护之(杜牧)”,而杜牧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每次宴游都尽兴而返,“如是且数年”。

    后杜牧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牛僧孺在中堂为杜牧饯行,并劝告他以后注意私生活。杜牧却“大言不惭”:“某幸常自检守。”意思是“我生活很检点”。

    牛僧孺笑而不语,命侍从取出一个盒子,当着杜牧的面打开,里面装的都是兵卒关于杜牧狎妓宴饮的密报,有近百封,内文多为“某月某日,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月某日,杜书记宴某家”等,杜牧看后“大惭”。

    离开扬州之际,杜牧对自己的过往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写下《遣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公元835年,杜牧由长安分司东都,来到洛阳任职。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杜牧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一日,机缘凑巧,杜牧“于洛阳东城重睹(张)好好”,这时,张好好已因故脱离沈述师,流落街头,以卖酒为生。

    我们无法想象杜牧见到张好好时的心情,此时,杜牧32岁,张好好19岁,一个经历了“十年一觉扬州梦”,一个经历了“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时间逝去,他们已无法回到从前,杜牧的诗人本性被唤醒,他“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张好好诗》。

    3 《张好好诗》传真情

    《张好好诗》着重描写了张好好的高超歌舞水平:“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杜牧初见张好好时,张好好一唱成名,“主公(指沈传师,记者注)顾四座”“众音不能逐”,最后沈传师忍不住再三赞叹,称张好好的嗓音“天下殊”。

    由此,张好好得到沈传师的欣赏,被“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而杜牧也与张好好“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在杜牧眼中,张好好肤白如玉,绛唇轻巧,云步虚徐,煞是可爱。有张好好相伴,杜牧感到“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然而,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将才貌双全的张好好纳为己有,美妙的歌舞赏不到了,如玉的丽人见不到了,杜牧感到“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恰如嫦娥奔月,顿感形单影只。

    由歌伎到小妾,张好好看似交了“好运”,可是好景不长,“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等到“洛城重相见”时,张好好竟然“婥婥为当垆”,一下子从天上掉进尘埃,巨大的反差让杜牧为之叹息。杜牧的日子也不好过,刚过而立之年就已“少年垂白须”。

    在58句近300字的《张好好诗》中,杜牧把才貌出众、能歌善舞的张好好天真、善良的品性和凄凉的身世写得感人至深:“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不过,除了写诗,杜牧对张好好没有更多的表示,两个人最终擦肩而过,成为对方生命中的过客。

    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50岁。相传张好好闻讯悲恸欲绝,在祭拜之后,竟自尽于杜牧坟前,张好好与杜牧的情感结局令人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杜牧所写的《张好好诗》行书纸本保留至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让我们在欣赏诗歌内容之外领略杜牧的书法之美。清初金石学家叶奕苞著《金石录补》称赞该卷:“读其诗歌,使千载下有情人惊魂动魄。”

    另外,元末著名杂剧作家乔吉(一名乔吉甫)创作有传世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简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命意,虚构了杜牧与张好好的恋爱故事:杜牧偶遇歌女张好好,3年后又见此女,此时张好好已被牛僧孺认作义女,白文礼为杜牧设宴饯行时,听杜牧说出心事,便打算替二人说合,后来杜牧回京,牛僧孺任期已满,也携张好好回京,白文礼特地赶往京师,宴请杜牧与牛僧孺等人,说清情由,终于成就了杜牧与张好好的姻缘。

    不过,这只是乔吉虚构的。在杜牧与张好好之间,注定有一场说不清的风花雪月,留待后人评说。 (本系列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