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 青
专职编辑,业余写作,中篇小说《谁都救不了你》曾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冠军。伪装的“情感专家”,著有《读懂老婆,做好老公》《读懂老公,做好老婆》。 | |
前几天,我决心去看《黄金时代》。同事说,要去就赶紧去,票房这么差,说不定明天它就下线了。果然,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还在放映《黄金时代》的影院,仅有一场,还是吃午饭的尴尬时间。
自认为对文艺片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包容度,但这部电影我看到一半就有些不耐烦了,不禁疑惑,这部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它更像是导演在自说自话,像我这样理性务实的观众,真是对电影中萧红这种“不作不会死”的女人来不了电。
萧红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片尾,一个小女孩儿在花丛中徜徉,那是童年时的萧红。这时,我忍不住想,如果她不是出生于家道殷实的大地主家庭,也许不会这么任性。穷人家的孩子首先要为生存努力,安稳、富足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在衣食无忧环境里的人才会做不切实际的梦,能够毫不在乎地反叛现实。
萧红也有清醒的时候,她很有预见性地说:“在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事实确实如此。
把萧红和张爱玲摆在一起对比是个有趣的命题——同时代的女作家,两个人同样才华横溢,还都有战乱时流落香港的经历。不同的是,张爱玲一直不缺乏在文学上追随她的信徒,萧红的作品却少有人提起。
文学是无法比较的,各有各的风格和价值。萧红的小说具有女作家中难得一见的力量,如她的友人所评价的:一个人怎么会把贫穷和饥饿写得如此真切?但是贫穷和饥饿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张爱玲的作品更能得到当代读者的共鸣。
萧红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大气,张爱玲则有着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她断不会像萧红那样让自己陷入绝境。豪爽和强悍是两回事,张爱玲也有在感情中沉沦的时候,但她一直保持独立性,一辈子没有依靠过男人,萧红却总是希冀男人来搭救她,她人生的每一步,也确实没有离开过男人的帮助和伤害。
萧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左翼作家,在电影里她屡次表露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有个安静的书桌写作,但即使她不生逢乱世,能够长寿,也未必会成为艾丽丝·门罗那样的作家,甘心一辈子住在荒僻的小镇,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安静地写作。
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更是个人的,如果她根本就没有创作才华,她也许会在折腾一番后回归平静的生活,用她的一双巧手为自己和家人缝制衣服。何其有幸,又何其不幸,老天给了她才华,却没有给她能够驾驭才华的强大内心,我们也就只能看着她把自己燃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