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辛学(右一)拉着陈占举(左一)和郭宏涛(左二)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
|
震区老乡平安返家的事儿,晚报曾刊发报道
(2010年4月26日A04版版面截图) | |
5日下午,在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大厦二楼大厅,47岁的伊川县人刘辛学紧紧拉着洛阳日报记者陈占举和市平乐正骨学校校长郭宏涛的手,激动地说:“陈记者,郭校长,终于又见到你们了!”
这一切,源于一份特殊情缘——四年前,刘辛学和其他17名洛阳老乡被困在玉树地震灾区时,郭宏涛和时任洛阳晚报记者的陈占举等人成功助他们返回家乡。
谢
四年多来,他一直想向家乡的恩人当面道谢
10月28日10时37分,刘辛学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说,2010年玉树地震时他在灾区打工,是洛阳晚报记者和救灾人员帮他返回家乡,他想找到这名记者以及当时的救灾人员,向他们当面道谢。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市平乐正骨学校校长郭宏涛和该校附属医院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洛阳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陈占举作为晚报记者随同前往采访。一行人到达灾区后发现,有18名伊川老乡和洛宁老乡被困在当地,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他们帮助这些老乡平安返回家乡,刘辛学就是其中一人。
5日下午,在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大厦二楼大厅,刘辛学带着女儿刘旭方见到了惦念许久的恩人——陈占举和郭宏涛。一见面,刘辛学就紧紧拉住他们的手:“四年多了,可见到你们了,老乡们都可惦记你们,想当面再向你们说声谢谢!”
忆
多亏洛阳“亲人”相助,他们从震区平安返乡
陈占举和郭宏涛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举动让老乡感激至今,也很感动,他们关切地问着老乡们现在的情况,得知他们都好时才安心。
刘辛学说,2010年4月14日地震发生后,他的住房和小商店倒塌,一家人没地方住,没东西吃,又无力离开灾区。4月18日傍晚,他在玉树结古镇格萨尔王广场的路边看见有两辆救援车上写着“洛阳”俩字时,忙上前求助,就这样他与郭宏涛和陈占举见面了。“当时觉得看到‘洛阳’就找到了‘亲人’,有指望了。”刘辛学说。
当得知有30名伊川老乡被困在灾区时,当晚,陈占举和郭宏涛就让刘辛学带路,挨个去寻找。由于通信中断,最终共找到包括刘辛学在内的18名老乡。
找到老乡后,怎么送他们离开灾区成了难题。陈占举跑了整整一天,终于找到一辆长途车。4月22日晚,他和18名老乡一起踏上了去西宁的路。
说起在长途车上的那一晚,刘辛学感动不已。从玉树到西宁要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山口附近的道路被称为“魔鬼通道”,陈占举因担心司机打瞌睡,就和司机聊天,一夜没合眼。
4月24日,刘辛学等人平安返回洛阳。回来两三个星期后,刘辛学便返回玉树参加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
盼
“等你们有空了,一定到我家吃红薯面条”
在这四年多里,当在玉树的洛阳老乡聚在一起时,总会满怀感激地提起远在家乡的陈占举和郭宏涛,也总想回来看看他们,向他们当面表达感激之情。
10月23日,刘辛学回到洛阳后,特意通过《洛阳晚报》找到了晚报的热线电话,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当年,刘辛学和妻子马大粉对陈占举和郭宏涛表达感激之情时,郭宏涛说:“谢啥,啥时候去你家吃碗红薯面条就行了。”这本是句玩笑话,刘辛学却牢记在心里,马大粉还经常催他:“请记者和校长来咱家,我给他们做红薯面条吃。”
11月5日下午,刘辛学郑重地邀请陈占举和郭宏涛:“等你们有空了,一定到我家吃红薯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