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末 “结婚证”其实是“聘书”
网友晒出一张清光绪十四年的“结婚证”,底色是桃红色,上面画着龙凤呈祥图案,扉页竖排写着“夫妇齐眉”,后面写着“百年偕老”。
网友介绍,由于清代没有正规的“结婚证”,只有亲家之间的凭证,所以“结婚证”都不一样。另一张被晒出的清代“结婚证”,封面是用彩色硬纸板制成的,中间写着“坤书”二字,字旁绘有七彩小人。这种“坤书”其实是男方给女方的“聘书”,而一般认为“坤书”就是当时最为完整的结婚证书。
2 民国时期 结婚证喜庆而有“诗意”
紧接着,网友晒出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这张是所有结婚证中最具古典韵味的,内容也是最多、最复杂的。证书以橘色为底,上书“百年好合”,亲昵的比翼鸟、嬉戏的蝴蝶、恩爱的鸳鸯图案用娇艳的牡丹串联起来,让这张结婚证显得富贵而喜庆。
网友介绍,一般的结婚证只有男女主角的姓名,而这张结婚证上还有证婚人、介绍人和主婚人的姓名,且证婚人和主婚人均有两人。
网友“陈科”说,他曾在博物馆看到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上面是这样写的:“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这段话让网友大呼“浪漫至极,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3 新中国成立后 时代烙印明显
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婚证,内容和格式也各不一样。
这时的结婚证已不再是一张薄薄的纸,证书上的内容也不再只和个人相关,还有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的印章以及县长或市长的签名。
在一张1955年的结婚证上,能看到合影上有一行“向社会主义前进”的字,结婚证上还有市长的签名。
网友晒出的1957年的结婚证,上方正中央是国旗图案,四周花团锦簇,粉红色的底儿,上写着“互敬互爱”。这时的结婚证,颁发单位变成了街道办事处。
在1958年的结婚证上,除了和平鸽图案,稻穗、棉花图案也成了主角,反映了农业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结婚证有点像奖状,上面有男女双方的姓名和年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结婚证变成了“红本本”,上面有龙凤呈祥图案,中间还有大大的双喜。结婚证就是那时转的型,“红本本”延续至今。
@LED厂家广州力侬郭郭:我对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喜爱有加,曾看过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反映了家族规矩,给人严整的感觉,上面的文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人觉得很温暖。
@冯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结婚证,朴实无华,两个人在一张纸上,就那么一辈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手一册,搭伙过日子,可合可分。后来是华丽丽的外壳,很精致,婚姻却很难保障了……其实结婚证不重要,两颗永恒的心才重要。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