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
走在去恭王府的路上,周围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我不禁想起萧乾的《吆喝》,心中期盼着能听见独具京味的吆喝声,可惜路边小摊摊主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我寻找了一路,失望了一路。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总要走上好远才能寻到那家小店。店主看见我们也不急着招待,有时只是一声“哟”,算是同我们几个小孩子打招呼。
农村小店店主没有吆喝,田间地头倒是吆喝声不断,隔好远也能听见那人冲我们喊:“你们几个娃儿,别碍着灌水,换个地儿耍去。”我们只当没听见,待那人走近,才把刚才攒着逃跑的劲儿使出来,乱作一团奔回家。
所以,当我看到萧乾描绘的一声声炸雷似的老北京吆喝,只觉无比新鲜,想着定要在北京的胡同里寻一寻。
在恭王府大门处,我拿着刚买的地图仔细看,周围人声鼎沸。也许突然会有一声拖着京腔的吆喝石破天惊般在耳边炸响:“哟——荞麦皮耶。”
我想我不会如萧乾一样被吓得摔倒。
胡同
我一直觉得,胡同是一个故事多的地方。
小时候我听兄弟讲鬼怪多藏于幽深的胡同里,只待人进去便害人。也听姐妹说古时有个小姐,小姐有个丫鬟,小姐在胡同里遇到一个公子,最后小姐和公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总之,男孩子和女孩子讲的故事不一样,胡同也在他们口中变得神秘起来。
到了北京,我几乎每次出行都要经过胡同,虽然现在早已对那些胡同故事不再相信,可是若晚上经过,还会忍不住想,会不会有个小鬼缩在阴影里对着月亮张牙舞爪,又或者哪个女子撑着油纸伞,雨水浸湿了她的鞋袜。
不过,北京胡同里的故事似乎并不缥缈。走上几步,你便到了某个名人的故居,又或是曾经谁暂住的地方。在胡同的某个角落,可能几十年前也有那么一个人同你一样,站在同一位置,摸了摸墙上的青砖。
有一种摸到历史的感觉——当你把手贴在冰凉的砖上时,似乎你的手正在触碰很久以前在这个胡同里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