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吕维祺交友:人品和才学并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新安县吕氏家族(7)】
吕维祺交友:人品和才学并重
□记者 余子愚
吴伟业像 (资料图片)
    新安吕氏家族,历经明清两代,出过7个进士,绵延兴盛200多年,清代诗人杨淮选编《中州诗钞》称:“新安吕氏为中原望族,甲于全豫。”至今,新安县铁门镇薛村仍有吕氏老宅,县内还有吕家大山、梦月岩祠堂等遗迹。本报记者将带您走近新安县吕氏家族,寻觅其行迹。

    在联姻之外,新安吕氏家族还以结交社会名流来构建社交网络。以吕维祺为例,他一生转任南北十五年,离职乡居十三载,结交了大批社会名流贤士,王以悟、范景文、吴伟业和上文提到的王铎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    亦师亦友王以悟

    王以悟,字幼真,河南陕州(今陕县)人,其书舍名“常惺惺所”,乃号惺所。王以悟生于1557年,年长吕维祺30岁,幼年丧父,慕名至新安县师从理学大儒孟化鲤长达20年,深得儒学要义,成为孟化鲤众多门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洛西儒宗”。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王以悟考中进士,任邢台知县,颇有政绩,上任前邢台连年遭遇灾荒,民不聊生。王以悟广施仁政,设粥棚、置棉衣,以济贫民,还经常不辞劳苦,深入民间察访民情,“诀讼狱、断冤案,解民疾苦”。王以悟因政绩卓著被擢升为兵部主事,屡屡上疏,皆关时政。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王以悟出任山西参政,三个月后乞休归里。在此之前的1613年二月,吕维祺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由此看来,吕维祺与王以悟在从政时间上有交集。

    其实,王以悟与吕维祺的交往要追溯到他在新安县求学时。王以悟因求学而久居新安,凭着孟化鲤嫡传弟子的身份,少年吕维祺对其颇为推崇,二人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后来吕维祺鱼跃龙门,出仕为官,王、吕二人谈论时政,探讨学问,书信往来频繁,交情至深。

    有资料记载,王以悟担任兵部主事时,因屡屡上疏而遭人非议,时任吏部主事的吕维祺劝他:“此何可以口舌争,唯有‘天理公论’四字在耳,即不然吾辈所学何事?”

    天启初年,两人同年致仕,归乡后皆设坛讲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据孟昭德著《洛西儒宗王以悟年谱》的记载,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王以悟筹款葺东郭书院,书院在陕县东城门外驿路官厅之北。

    天启二年,吕维祺在新安县建立芝泉讲会,次年又在芝泉建立七贤书院。当时,正值魏忠贤诋毁讲学、拆毁天下书院之时,王以悟对吕维祺建立七贤书院十分佩服,他写信致吕维祺称:“闻贵县讲学日新月盛。自先师(指孟化鲤)山颓后,二十余年,仅见今日,可为吾道一快。”

    除讲学外,王以悟与吕维祺私交甚密。天启元年八月,吕维祺之祖母牛太夫人卒,年78岁。吕维祺寄书王以悟曰:“君寓敝邑有年,自先大父处士公(即吕乡),以凡内外所为,居身立家,知之最悉,愿得一状,将乞于当代名公,志而铭之,庶借以不朽乎。”王以悟义不容辞,为吕维祺祖父母作《处士吕公暨元配牛氏状》。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王以悟卒于家。他没有看到吕维祺重新出仕,更没有看到吕维祺以身殉洛阳城的壮烈场面。

    2    同籍兄弟范景文

    范景文,生于1587年,与吕维祺同年出生,字梦章,号质公,河间府(今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与吕维祺同时考中进士。

    范景文初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推官,即以名节自励,使行贿的人“无敢近其门”,“岁大饥,尽心赈救,合郡赖之”,后被擢升为吏部稽勋司主事,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二月,范景文起为文选郎中,后因父丧去官。在崇祯年间,范景文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依然坚持清正廉洁,为谢绝他人请托,曾手书“不受嘱,不受馈”于门上,时人称其为“不二尚书”。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范景文没有选择逃命,而是留下遗书“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赴双塔寺旁古井自杀而死。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时,文臣死难者有21人,内阁成员中只有范景文一人,范景文由此成为名重一时的甲申忠臣。

    假如吕维祺在北京城陷时还在人世,或许和范景文一起选择殉难。有资料记载,范景文和吕维祺两人性情相投,遂结为挚友。两人的经历也颇为相似:观政期满后两人都被授予推官职务,后同在吏部任职,天启年间皆因得罪魏忠贤而告归,崇祯年间又交相参赞南京兵部尚书,去世时皆以大节著称,被时人以“范吕二公”并称。

    范景文和吕维祺的深情厚谊,还体现在范景文为吕维祺父母所书《明通议大夫南京户部右侍郎旌考绍中吕公暨元配淑人孟氏合葬墓碑》中:“余与介孺(指吕维祺)为同籍兄弟,交相善也。行径声味,无一不同。”

    吕维祺也有类似感慨:“吾两人,无一不同,而中格启事亦同,两人同志同道,易地皆然。”

    3    忘年之交吴伟业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生于1609年,比吕维祺小22岁,是吕维祺的忘年交。

    吴伟业少有才名,受明代文学家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张溥创立复社,吴伟业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复社。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荣极一时。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讲读官;崇祯十一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吴伟业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崇祯十二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十六年,升左庶子(官名,太子官属)。这段时间,吴伟业的仕途可谓春风得意,也使他对崇祯帝感激不尽。

    可惜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城陷,崇祯帝自缢而死,吴伟业痛不欲生,几欲自缢,被家人发觉。母亲抱住他哭道:“儿啊,如果你死了,父母怎么办?” 因此,吴伟业苟活下来。

    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授吴伟业少詹事,居官仅两月,吴因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不合,辞官归里。

    吴伟业眷恋明朝,对清廷采取不合作态度,在明亡以后近十年的时间内,一直隐居乡里。直到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在变节仕清的明朝故吏的举荐和清廷的征召下,吴伟业不得不北上京城,出任秘书院侍讲,后任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二月,吴伟业因母亲去世,离职告归。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吴伟业卒于家。

    吴伟业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七言歌行,以《圆圆曲》为代表,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清初“江左三大家”,而可以和诗坛领袖钱谦益比肩的只有吴伟业。此外,他还是著名戏剧家和画家,均有作品流传。

    吴伟业高中榜眼后,奉旨归娶,曾在家居住三年,这一时期,吕维祺在南京任职,两人遂有交集。吴伟业对前辈吕维祺的人品和才学颇为推崇,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吴伟业精心收集吕维祺所作的诗词、文章和书信等,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辑成《慎独堂集》,使之幸免于明末的战乱之中。后来,吕维祺的儿子吕兆璜、吕兆琳在《慎独堂集》的基础上,编辑成《明德堂文集》,并刊刻成书。

    吴伟业一直为出仕清朝而感到耻辱,临终时留下遗言,要家人以僧装葬其在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或许在吴伟业心中,殉城而死的吕维祺和殉国而死的范景文才是他学习的楷模。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