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洛阳·城事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2月17日 星期
一场在我市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德国学者受到关注——
痴迷洛阳历史,中文说得很溜
□记者 潘立阁

他是世界一流学府维也纳大学的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谈起洛阳历史如数家珍,他就是德国学者倪克鲁。近日,由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主办的“汉画、汉代遗址和墓葬中的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倪克鲁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并接受了《洛阳晚报》记者独家专访。

1 结缘:博士论文关注洛阳汉墓,曾经多次来到洛阳

内敛儒雅,和蔼可亲,这是倪克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曾经任教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现在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作为欧洲著名的汉学学者,他的中文说起来也是相当溜。

“这应该是我第四次来到洛阳,我和这座城市真的很有缘分。”倪克鲁笑着说,当年,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洛阳地区汉代墓葬”。

一位欧洲学者,为什么会和洛阳结下这么深的缘分?“主要是因为兴趣,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注意到了洛阳。”倪克鲁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秦汉历史以及丝绸之路的文化,论著涉及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秦汉墓葬艺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等,其中不少内容和洛阳息息相关。

“洛阳是东汉首都,在当时是世界上较大的城市之一,见证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倪克鲁说,在他看来,正是文化的厚重性和多样性让洛阳的历史充满魅力。

2 迷恋:沧桑壁画富有神秘色彩,通过墓葬了解当时建筑

说起对洛阳印象最深的遗迹,倪克鲁毫不犹豫地表示是烧沟61号汉墓。它于1957年被发现,属于西汉晚期墓葬,难得的是它的壁画面貌基本完整,十分珍贵。“壁画内容十分吸引我,故事很多,还有很多神秘的元素让人看不懂。”倪克鲁说,“我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是受该墓壁画的启发。”

据了解,烧沟61号汉墓的壁画中描述了“二桃杀三士”“神虎噬旱魃(bá)”等故事,倪克鲁所说的神秘壁画位于墓室后壁。“上面是一个熊首人身的怪兽和八个人一起吃肉饮酒的场面,这个壁画表现的意义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倪克鲁说。

通过这些墓葬及其中的壁画,现代人可以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宇宙观念,但它们的意义其实不止于此。倪克鲁向记者介绍,除了这些富有神秘色彩的壁画,还有许多壁画是非常写实的。“汉朝离我们太遥远了,地面建筑已经无从寻觅,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壁画、墓葬去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倪克鲁介绍。

此次研讨会,倪克鲁报告的主题是“墓葬小砖研究的相关问题”。在他看来,汉代墓葬之所以越来越多地选择小砖来建,反映出当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大家希望阴间的住宅和阳间类似,因此研究汉代墓葬对了解当时的建筑很有意义。

3 畅谈:古代艺术博物馆很有趣,历史研究应从小处入手

除了参加研讨会,倪克鲁还到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等处进行了参观。他认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很有趣,它用非常直观的形式将历朝历代的墓葬展示出来。

一谈起学术问题,倪克鲁就显得十分专注,他的一些观点曾在学界引起很大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他认为兵马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是有证据的,秦始皇陵建立之前中国的墓葬中几乎没有使用过雕塑,更不用谈等身塑像,这种技法可能来自其他国家。”倪克鲁说。

说到对于洛阳历史的研究,倪克鲁表示应该更多从小处入手。“比如研究汉代墓葬时,应该更加关注一些中小型墓葬,其他地区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遗存实在太丰富。”倪克鲁说,在他看来,这些中小型墓葬能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展示出更为丰富的历史图景。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