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河洛评谭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9月14日 星期
从英式楼盘到民俗村落,80后实业家朱龙龙一直在路上
洛阳人的“桃花源” 倒盏民俗文化村
□冉冉/文 忻尚龙/图

倒盏民俗文化村一角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陶渊明这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是80后实业家朱龙龙最喜欢的古文,他梦想着有一天为洛阳人建一个自己的“世外桃源”。如今,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这个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倒盏民俗文化村”项目一期已经完工,近期将试营业。

洛阳人的“桃花源”,南依万安山,北临伊河

这个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桃花源”位于龙门石窟东6公里,它南依万安山,北临伊河,风景秀美。高大的牌楼前,“倒盏民俗文化村”的字样提醒来者即将进入另一方天地。

沿着牌楼下的道路步行百余米,下个坡便进入村里。屋舍俨然,街道整齐。初秋明亮的阳光下,泥瓦房与青石板构成的村落在周围青山绿树的掩映中,透着别样的安逸与舒适。坐在村口的茶棚下,朱龙龙问:“这里像不像‘桃花源’?外面看着没什么,走几步,豁然开朗。”笑谈中,低调的他脸上满是自信。

在倒盏村逛一圈,你会认同他的这份自信。这个新建的村落里,处处保留着原住居民的建筑风格,水席街、回民街、作坊街、汤街区位划分明确,戏台、擂台、茶台、廊桥错落其中,修缮一新的古庙、玉仙洞、将军墓等讲述着历史也见证着变化……眼前的一切让人不由得畅想起在这里品水席、听戏曲、赏民俗的种种惬意。

交谈中得知,不到而立之年的朱龙龙已干了不少“大事”:操盘房地产,经营英式主题高档楼盘,如今项目运营数年,已接近尾声;与团队涉及制造业,其出产的钢制家具名列同行业前茅……

重拾洛阳民俗文化,让纯朴的农民自信起来

从“高大上”的英式楼盘,到接地气的民俗村,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跨越呢?

身为河洛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无论走多远,朱龙龙心里对家乡、对农村生活都有着温暖的记忆。在外闯荡多年再回到家乡,他发现,家乡不是不美,而是缺少发展机遇,农民不是不勤劳,而是不自信。怀揣着让农民富起来、自信起来的想法,他开始围绕着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寻找新项目。

他想到了为扩建厂区而闲置的土地,决定开发倒盏民俗文化村。“农民是非常质朴的,他们身上的局限性多是因为不自信。如果让他们赚钱变得轻松起来,或者说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他们就会自信起来,生活也会变得更好。”朱龙龙说,“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这是我开发倒盏民俗文化村的初衷。”

这也是他和团队深思熟虑、多方考察的结果。“钢制家具、房地产都属于第二产业,而倒盏民俗文化村是第一产业中农业经济的范畴,做得好的话,最终产值将超过第二、第三产业。这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项目。”朱龙龙说。

规模庞大,田园综合体呼之欲出

倒盏民俗文化村处处可见农村生活的痕迹。朱龙龙说:“将来这里不是有民俗味儿的商业街区,而是有商业味儿的热闹村落,吃的、用的、卖的,都是村民们自己生产的。这里不仅保留村民生活的习俗,还将成为河洛地区农村生活真实的样本。”

目前,倒盏村里残破的民居得以精心修缮或重建,古村周边面临拆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迹得以保护性再现,古朴的村落展现出时代的生机。

真实地展现农村生活,只是倒盏民俗文化村发展的第一步。朱龙龙说:“倒盏民俗文化村项目总规划6000余亩。下一步,我们将在这里复原河洛姓氏文化,让每个洛阳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在这里‘留住乡愁’。最终我们要在3年内将这里打造成集木屋、庄园、耕种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地址:伊滨区玄奘大道倒盏民俗文化村(奥斯陆水上世界旁)

电话:0379—69850999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