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9月14日 星期
■建安之约
他把洛阳谱进曲里
□记者 何奕儒 文/图

王文堂

二胡是他的音乐伙伴

如果您想听王文堂创作的歌曲,请扫二维码。


一些年长的洛阳人也许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首赞美洛阳牡丹的歌曲《十里花路》脍炙人口,72岁的王文堂是这首歌的作曲者。他创作了百余首歌曲,其中近一半与洛阳有关。

用歌曲赞美洛阳

从洛阳歌舞剧院退休后,王文堂很少再创作歌曲,但他并未停止与音乐“亲密接触”,每天都要播放音乐。

音乐无国界,它传播面广,人们易于接受,是城市自我宣传的有效载体,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北京欢迎你》,人们只要听到它,就会想到北京。

作为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文堂善于利用音乐宣传洛阳。迄今,他已为洛阳写了50余首歌曲,从洛阳牡丹到洛阳历史文化,他几乎写了一个遍。2008年,他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整理成书出版,取名《洛水情韵》。

说起王文堂为洛阳创作歌曲的故事,要从30多年前的那首《十里花路》讲起。

作曲加入豫剧元素

1983年,王文堂在洛阳市歌舞团工作。他创作过歌曲,也排练过歌剧,但作品内容缺少本土特色。就在这一年,第一届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王文堂接到通知,“领导要我为一部有关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音乐专题片配乐”。在他的记忆里,这是他第一次为家乡创作歌曲。

“专题片的主题曲很关键,片子播放后,全国人民都能看到,这是宣传洛阳的好机会。因此,歌曲要凸显洛阳特色,令大家印象深刻。”王文堂说,他擅长创作民族音乐,是河南地方戏的粉丝。

“河南地方戏特色鲜明,创作与洛阳有关的歌曲,自然少不了运用河南地方戏里的音乐元素。”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将豫剧元素融入《十里花路》的创作。“灵感来了,曲子是一气呵成的。”王文堂记得,创作《十里花路》时,他一直心潮澎湃,哼唱到高潮部分,竟激动得不能自已。

《十里花路》很好听,与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的插曲有几分相似。这首歌曲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曾被中国音乐学院选为教学曲目。

谱写家乡的旋律

“你只有热爱这片土地,对它的历史文化熟知于心,才能创作出独具魅力的本土音乐。”那时,洛阳缺少属于自己的歌曲,王文堂试着填补这片空白。

他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排排讲述河洛历史文化的书,几十年来,他不间断地学习。“作曲家不仅要懂乐理知识,还要懂当地的历史文化。歌曲只有融入文化精髓,才更令人回味。”他说,正如众人熟知的河南民歌《编花篮》,它的歌词简单易记,曲调活泼,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河南味。

2004年左右,王文堂迎来了作曲事业的小高峰。他和洛阳文化学者联手,“他们作词,我作曲,一起创作了《白马寺》《关帝颂》《巍巍龙门石窟》等一系列歌唱洛阳文化遗迹的歌曲。每次合作,我还会和作词者讨论歌词内容,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有时会和作词者争论得面红耳赤”。

歌咏历史文化的歌曲,不能平铺直叙,要给听众营造美的意境。拿到《巍巍龙门石窟》的歌词后,王文堂认为上来就赞颂龙门石窟不太妥,于是就在开头加了大段哼唱,用声音的婉转起伏,带领听众领略龙门石窟之美。

“我临近退休时,洛阳正在积极向世界宣传其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写首歌,鼓鼓劲儿。”很快,王文堂便创作出歌曲《丝路悠悠》,这是他较满意的作品之一,开头与结尾部分的悠悠驼铃声,令人浮想联翩。该歌曲获得了河南省第14届歌曲创作评选一等奖。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人想起王文堂的那首《丝路悠悠》,老歌新听,不禁心潮澎湃。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