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幸福·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8月10日 星期

走出丧偶阴影 安享晚年生活
□记者 何奕儒 实习生 陈佳辉

晚年丧偶是人生中一段痛苦的经历,沉重的精神打击,很容易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有些老人一直难以走出来,甚至导致郁郁而终。

白头偕老,相濡以沫,是人人期待的美好晚年。如果真的遭遇不幸,也并非那么可怕,努力让自己走出这段“情感空窗期”,晚年生活依旧可以丰富多彩。

“情感空窗期”,一段难熬的时光

记者走访发现,老伴儿离世后,多数老人能够自我调节,渐渐走出“情感空窗期”,过好自己的生活。可也有一些人始终走不出丧偶的心理阴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莫大的伤痛。

●老伴儿去世8个月后,她郁郁而终

孙女士 离世 瀍河区

孙女士生前住在瀍河区龙泉社区。2015年,76岁的她不幸丧偶。孙女士和老伴儿感情颇深,老伴儿去世后,原本爱说爱笑的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在父亲的葬礼上,母亲并没有痛哭流涕,但她把痛苦埋在了心里,又不爱跟人交流,半年内住了两次院。”孙女士的子女难过地回忆,在父亲去世8个月后,母亲因器官衰竭离世。临终前,她还频频念叨老伴儿的名字。医生分析,她是心情过于压抑,导致健康出现问题。

●他开始了黄昏恋,却未走出老伴儿离世的阴影

丁先生 71岁 西工区

老伴儿去世前,丁先生和她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2013年,老伴儿离世,丁先生感觉“天塌了,没有了精神寄托”。那一年,他每天都昏昏沉沉,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老伴儿的身影。

丁先生看到有的老友再婚,日子过得不赖,也想再找个老伴儿开始新的生活。“2014年秋天,我认识了刘女士,互相感觉都不错。”他说,交往一段时间后,两人准备结婚。他和刘女士商量:“我前妻摆放的家具你不要动,也别扔她用过的东西,夫妻一场,我想留点儿念想……”

刘女士很理解丁先生,同意了。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因为要做家务,刘女士不得不挪动家中的物品,有好几次,打扫完都摆错了位置。丁先生常常为此和她吵架。

更让刘女士无法忍受的是,丁先生常因为一些小事拿她与前妻作比较,甚至要求她说话、办事都要模仿他的前妻。后来,丁先生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与刘女士深谈后,他觉得自己尚未走出前妻离世的阴影,不适合再婚,便与刘女士结束了这段感情。

自我调节,努力开始新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老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我调节,并在子女、朋友的帮助下,努力走出“情感空窗期”,开始新的生活。

●她选择“合居养老”,排解一个人的寂寞

孟女士 79岁 老城区

2011年,孟女士的老伴儿因病去世,她虽有心理准备,但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还是感到寂寞、害怕,晚上要开着灯才能睡觉。儿子把她接过来住,带她出去玩,但她依旧想念自己家。

后来,孟女士在杂志上看到“合居养老”的报道,便琢磨:“我家地方大,叫姐妹们来我家住呗。”她把想法告诉了关系最好的老朋友,对方同意了。

“她搬过来后,我的生活立马发生了变化。”孟女士笑道,“我俩有说不完的话,每晚躺在床上能聊到半夜。说好中午吃饺子,我俩一早去买菜、剁馅儿,有时候还叫其他朋友一起来吃。下午,我俩要么去打麻将,要么在家里看电视剧。”

虽然俩人也会因为“洗脸浪费水”“桌子没擦净”这种小事发生争执,但很快便和好如初。有老友相伴,孟女士渐渐忘记了老伴儿去世的悲伤。“有时候,她被孩子接回家住一段时间,我还不习惯呢。”孟女士说,“我打电话催她赶紧回来,说我在家闷得慌,等她一块儿烙菜馍哩。”

●她把思念写成诗,寄托对老伴儿的爱

裘女士 涧西区 88岁

裘女士的老伴儿已去世10余年,为了寄托情感,她把对老伴儿的思念写成诗。现在,裘女士已经写了9本诗集。

“你离去的时候,我无法阻止你的脚步……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相伴在一起……”这是她写给老伴儿的诗《左边右边》中的几句。“老伴儿去世后,我很悲伤,但我想着不能让他担心我,所以就把悲伤化成力量,用写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裘女士说。

她没有写过诗,一切要从头学。为了写诗,她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我自学五笔字型输入法,再去上电脑学习班,回家后敲着键盘反复练习。”她笑道,见到文笔好的人,即使比自己年龄小,她也拜他们为师,请他们为自己修改诗歌。

日复一日,裘女士的诗越写越好,在用文字倾诉对老伴儿的思念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事物。她说:“我还写过友情、亲情、故乡情,因为写诗,我认识了好多年轻的文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忙碌的学习、创作,将她的日子填得满满的,她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已没有时间沉迷悲伤。

专家支招,助您走出晚年丧偶的阴影

“晚年丧偶,会给老人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张素霞说,心态不好的人会长期陷入悲伤,不仅降低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而且还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危及健康乃至生命。

“老人要认清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要努力让理性战胜感性,坚强地开始新生活。”张素霞建议,老人丧偶后,子女应多关心、陪伴老人,要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到虽然失去老伴儿,但有子女的关心,自己并不孤单,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

俗话说“隔辈亲”,子女可以引导老人把注意力从思念老伴儿转移到对孙辈的爱护上。有时,孙辈们的劝解、撒娇,能使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借此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老友建议

徐振刚(52岁):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一是因为她情绪低落,我想照顾好她;二是我不想让她睹物思人,胡思乱想。我的女儿也很懂事,经常陪奶奶聊天,老人喜欢唠叨往事,有人陪她说话,利于她抒发内心的压抑情感。作为晚辈,要善于倾听,并趁机安慰老人,让他们改变心态,放宽心,为自己、为生者开心地生活。不过,我建议在接老人来之前,要经过他们同意,如果他们不适应新环境,反而会增加其内心的压力。若父母不愿意到儿女家,儿女也可以去父母家陪伴他(她)。

黄慧霞(70岁):我走出“情感空窗期”的方法是宣泄情感,经常找朋友谈心,边说边哭。有时我感觉心里难过,就把心里话写到本上。不论哪种方式,每次宣泄后,我的心情都会好很多。

赵玉虹(67岁):老伴儿去世后,我狠狠心把他的遗物都扔了,以免睹物思情,强化悲伤。如果您不舍得扔掉老伴儿的遗物,可以把它们藏起来或存放在别处。

蔡秋华(72岁):要学会情感转移,寻找心灵寄托,除了参加社会活动,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养宠物、花草,让自己忙碌起来,转移注意力,千万不能无所事事,闷在家里想心事。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