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河洛评谭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9月14日 星期

社交“打卡”,用他律驱动自律
□洛谭

在西工区八一北路社区,6户相处了38年的老邻居,成了最亲的“家人”。他们互相串门,结伴旅行,只听敲门声,就能知道是谁来了;为了鼓励邻居多锻炼,他们相约每天“打卡”。

邻居亲成“一家人”,让人们看到了邻里情深;老人们相约每天“打卡”锻炼身体,则提供了一种用他律驱动自律的好方法,值得更多老年人效仿。

打卡本是利用磁卡机,记录员工考勤的一种方法。如今,它早已延伸到了读书、健身、减肥等方面。“互联网+”的兴起,让社交“打卡”成为一种流行。

相对于老人“打卡”健身,更多人热衷在微信小程序、手机APP上“打卡”,有的人喜欢把“打卡”记录截屏发到微信朋友圈,有的人为了阅读好书,甚至花钱“打卡”……

社交“打卡”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

谁都知道坚持健身、读书的益处,但是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许多人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度”让目标化为泡影。

其实,这并不奇怪,一方面大脑有自我保护机制,喜欢已经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人天生就有惰性。想养成一种新习惯,往往要向大脑的保护机制和惰性宣战,在这场自我较量中,自律的力量往往并不足以取胜。于是,寻求“外援”就成了一种心理需求,而“打卡”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社交“打卡”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心理暗示和行为承诺。“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自律的强化需要外力的辅助。选择喜欢的圈子,认识有共同兴趣的人,相互鼓劲儿、相互监督,用他律驱动自律,最终督促自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尽管社交“打卡”对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戒除大有裨益,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有力的自律。如果为了“打卡”而“打卡”,那就本末倒置了,既忽悠了别人,又欺骗了自己。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