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彩风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5月15日 星期
/梨园春晓/
舞台传奇九十年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戏剧人生
1950年,马金凤在界首演出《木兰从军》的剧照
(资料图片)
上一篇讲的啥扫扫看就知道啦

□张文欣

五 动荡的岁月

虽然生逢乱世,但马金凤对豫剧艺术的追求从来没有懈怠。她坚持练功练嗓,还虚心向戏剧界的同人请教,在台上的演唱总是一丝不苟。她的演唱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和欢迎,马金凤的名气越来越大,再加上她独特的嗓音,人们称赞她为“金嗓子”。

她的家庭生活却充满了烦恼,那个姓张的演员后来吸上了鸦片,还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在经历了纠葛矛盾和宽容忍让之后,马金凤选择了解脱,她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在痛苦中结束了。

1943年,马金凤在郑州进入了以周海水为首的戏班,戏班经常去郑州附近几个县演出。当时,登封县政府有个建设科科长,叫崔炎寿,是从河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此人酷爱豫剧,是马金凤的戏迷。凡戏班去登封,演出的台口都是他联系安排的。戏唱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对马金凤演出的剧目,他经常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来往多了,志趣相投,日久生情,后来俩人结为夫妻。

日本投降以后,原以为可以过上安稳日子,谁知时局更加混乱。马金凤又坚持着自己清白做人、清白唱戏的原则,不肯向那些官僚、会首、地痞、恶霸之流低头,因此她的演出虽然叫好卖座、老百姓喜欢,却经常受到那些地痞、伤兵、特务的滋扰。1947年年底,安徽蚌埠大戏院的老板穆云生慕名接马金凤去蚌埠演出,同样遭遇一些地痞、流氓捣乱,但那里码头工人众多,他们压下了地痞、流氓的邪气。马金凤很感动,因此唱得格外卖力。几天之后,她的嗓子严重嘶哑。当时,一些旧艺人的争斗倾轧也让马金凤感到心烦疲惫。

1948年年初,马金凤到南京治嗓子。

当时正处于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前夕,南京物价飞涨,马金凤租住在几间破民房里,生活拮据。值得欣慰的是,在她治病期间,崔炎寿一直陪在她身边。

1949年4月,南京解放,马金凤也在欢乐的人群中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她知道,这是穷人的队伍、老百姓的队伍。

不久,穆云生又把马金凤接到蚌埠。可因战乱流落到这里的豫剧演员大多回河南组班唱戏去了,为了豫剧,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马金凤觉得自己应该回到河南去。

1950年12月,马金凤一家坐船回乡,第一站来到了豫皖交界的界首。界首也是一个水旱码头,是商旅云集的地方。当时这里河东、河西有两家剧团,一听说马金凤来了,都希望她加入自己的团。马金凤左右为难,去一家就要得罪另一家。最后,她动员把两个团合并为一个团,大家公推她为团长。这个剧团就是界首中原剧团,崔炎寿做了马金凤的助手。中原剧团实力雄厚,又有马金凤这样的名演员,很受群众欢迎,当时经常应邀在安徽、河南交界一带演出。

1951年春,中原剧团到商丘演出。没过几天,当地政府把崔炎寿抓起来,说他是历史反革命。马金凤没见过这种阵势,很害怕,但一个姓郑的科长过来安慰她,说只要你表态这个剧团归商丘了,就会把崔炎寿放出来,也没啥事了。

于是,中原剧团就改成了商丘专区豫剧团,崔炎寿也被放了出来,马金凤仍然任团长,崔炎寿则当了团里的文化教员。

1953年10月末,剧团到上海去演出,当时马金凤准备赴沪演出的是她的拿手传统戏《老征东》。这出戏原来全本演出要五六个小时,中间枝蔓很多,也有一些糟粕,马金凤和崔炎寿多次商量研究,由崔炎寿执笔,对原剧作了较大的修改,大为精炼,演出只要两个多小时,剧名也改为《穆桂英挂帅》。12月16日,《穆桂英挂帅》在上海首演,当时的《新民晚报》还刊登了广告。

1954年春,剧团返回时途经南京,马金凤认识了文化局的干部宋词。在后来召开的座谈会上,宋词提出过一些修改意见,对整理剧目给予了热情的帮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