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化·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8月1日 星期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故纸拾遗,述说往事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泛黄的契约
金兰谱
清康熙年间地契
识字证书

■馆名: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馆址:瀍河区新街与九都路交叉口东北角(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

■看点:历代契约文书藏品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

夏日午后,瀍河水在石桥下缓缓流淌。榆柳叶后,蝉鸣深处,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静待游人。

这是我国首座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仿古建筑,两层小楼,里面收藏了数万件契约文书:族谱、婚书、金兰谱、田契……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契约,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诚信达成的协议,起源甚早,有数千年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资料,它真实、鲜活地记录了民间社会场景和生活原貌。

馆内,一份份泛黄的契约文书静默无言,记载着一段段爱恨离愁,尘封着一个个悲欢往事。沧桑过往,凝聚成纸上那些不动声色的文字,可以当书法作品来看,也可以当民间故事来看:“欢喜冤家”“寡妇改嫁”“分家大战”“最佳公婆”“最强中介”……想象力丰富的编剧,可以据此改编500集电视连续剧。

不信,咱们进馆细瞧——

看点 金兰谱

馆内陈列有清代、民国时期的金兰谱,红(黄)纸黑字,很是醒目。

旧时,人与人感情好到一定程度,往往会立下盟约,义结金兰。

义结金兰,俗称拜把子。金兰谱,是义结金兰的证物。

“金”“兰”二字出自古籍《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兰谱序文大都引经据典,以重情重义的人物为典范(譬如桃园三结义),写的多是同生共死之类的誓言,附有结拜人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等信息,还要签名、盖章、按指印。

据洛阳民俗文化专家王支援、梁淑群研究,民国时期结拜之风盛行,市面上有卖印刷版的金兰谱,结义者只需买来填上相关内容即可,很省事儿。

结拜金兰的程序却不能省:烧香磕头、同饮血酒、对天盟誓、交换金兰谱。

倘若日后翻脸绝交,还得举行个仪式,烧掉金兰谱,公开“断义”。

不曾“断义”,却做了对不住兄弟的事儿,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看点 婚书

自唐朝开始,官方已明确规定男女成婚需开具婚书,由此也衍生出男子入赘、女子改嫁、离婚等其他婚书契约。

馆内收藏的婚书契约,多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有婚约,也有不太常见的改嫁、入赘、离婚文书。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婚姻自由等新思潮冲击封建秩序,婚书也不单纯,“自由自主”“找价”“卖绝”等字眼频频出现。

民国时期,老汉董丙辰立下契约,支持儿媳妇改嫁。

契约上说,董老汉的儿子死了,儿媳“茕茕无依”,董老汉同意她改嫁另寻生路,怕亲戚们干涉、说闲话,于是出头做主,立字据为证。或是因为不甘心,董老汉狠狠要了男方一笔聘礼,相当于把儿媳妇给“卖”了,可见旧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另一户姓宋的人家则算厚道。儿子去世后,公婆把儿媳妇当亲闺女,舍不得她改嫁,于是招了一个上门“女婿”,让他入赘到宋家。

招赘婚书上写明,不论儿媳妇生男生女,家产都归小两口所有,“任何宗族不得干涉”。

还有一张民国离婚文书,记录了一对冤家的离婚大战:曹九经、曹牛氏因夫妻不睦,打官司闹离婚。经调解,曹九经给了曹牛氏一笔钱、一布袋麦,了断婚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爱恨情仇都已入土。早知人生苦短,往事如烟,何如好合好散?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点 识字证书

识字还给人发个证书,新鲜!

旧时生活条件不好,穷人没条件读书,不识字的“睁眼瞎”一抓一大把。就连替人执笔写信的先生,也有不少是“洛阳秀才,错字布袋”,常写错别字。

社会要进步,先得启迪民智、普及文化。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各地纷纷成立扫盲班,帮助“睁眼瞎”们读书识字。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这场扫盲运动席卷全国,数以亿计的人投入学习,热情高涨。

当时,只要学会一定数量的汉字,便可获得识字证书,摘掉文盲帽子。

据王支援介绍,馆内收藏的这张识字证书,是从外地搜集来的。证书上有红旗和毛主席像,上面写着学员的名字,颁发日期为1958年,盖有红章。

学员张良良是个农民,37岁才学会认字,脱离了文盲队伍,实属难得。

看点 投师学艺契约

清代、民国时期,学徒拜师要签“霸王协议”,工作辛苦,行动受限,还挣不到几个钱。

学徒签了协议后,得先打杂,帮师父跑腿干粗活儿。不少学徒整日里挨打受骂,吃冷菜剩饭,被克扣工钱,师父还藏着掖着,不肯好好教手艺。

有一份投师学艺契约,说是有个姓宋的学徒拜师学艺,双方言明:如果徒弟中途辍学,要赔师父米谷15石;倘若徒弟瞒着师父跟别人学艺,或是投井自杀、悬梁自尽,一概与师父无关。

字里行间,不见师徒温情,只见利益算计。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为师者传道授业,得徒弟尊敬理所应当,但有些师父以礼教之名压榨徒弟,以道德为枷锁捆绑徒弟,那就不值得尊敬了。

此外,馆内还收藏有民国时期洛阳敬胜堂开的药单、父母兄弟分家的分单、卖地的绝卖契、寡妇改嫁执照等,各有看头,耐人寻味。

世事沧桑,失去效力的纸质契约大多灰飞烟灭,湮于岁月。馆内幸存的这些契约文书,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诉说的,不仅是某个人的命运转折、某个家族的兴旺衰落,更是时代的变迁、人生的冷暖。

有心人,可前往细观。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