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化·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
金银有价 文化无价
□记者 张丽娜 通讯员 王耐娟 文/图
金宝函
宋代猴鹿纹银盘
战国兽面纹金牌饰

馆名: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

馆址:洛阳白马寺西侧小巷内

馆藏珍品:历代金银器及现代仿古金银器

开放时间:全天候开放,8:30至17:30可免费参观

 

中国人对金银的喜爱热切、直白。平凡人眼中的富足生活,不外乎穿金戴银、吃香喝辣。

自古至今,金银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其璀璨华美、稀缺名贵,不但可作为货币流通,还能做成各种生活、装饰、礼仪用品,体现人们对美的向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各式金银器制品,并被王公贵族作为奢侈品垄断专享。传世的金银器数量稀少,弥足珍贵。

古代的金银器有多么奢华精致?古时贵族的生活讲究到什么程度?古人制造金银器的手艺何等高妙?今人又是如何传承、发展传统金银器制造工艺的?

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里找到,等你来寻觅。

华光璀璨,小巷藏金银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开办于2012年,是我省首家以金银器为特色展品的专题性民办博物馆。

馆址比较“隐蔽”,位于洛阳白马寺景区西侧的一条小巷子里。巷子深处有一个金银器工艺制造厂,门朝东,博物馆就在厂内的办公楼上。一楼和二楼上下共四个展厅,分作金银器珍品特展、金银器复制精品展、金银器精美礼品展、金银器工艺专题展。

金银器珍品特展,主要展示历代金银器文物。譬如战国的金牌饰、汉代的银鎏金盖碗、唐代的金银酒具、宋代的包金“腰带扣”、明代的金锭、清代的金银发饰等。这些金银器覆盖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历经千年沧桑仍闪闪发光,令人叹为观止。

金银器复制精品展,主要展示现代工匠复制的各类仿古金银器,包括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宝函、茶具复制品等。

金银器精美礼品展,展示现代金银器工艺礼品,如金摆件、银茶壶等。

金银器工艺专题展,展示制作金银器的各类工具以及工艺流程。

得天独厚,沃土诞奇葩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的馆长王亚强,既是知名的金银器收藏家,亦是金银器工艺制造厂的一把手。

洛阳文化底蕴深厚,周末逛逛古董摊儿、古玩店,或许一不留神就能遇见千年前的古董,可以上手感受它的纹理、质感和温度。

王亚强生于洛阳,长于洛阳,浸润在古都的文化氛围中,对历代金银器制造工艺兴趣浓厚。

馆内的古代金银器,是他数十年间穷尽心力,从各地收藏来的。

起初,他只是带领工匠,制造一些工艺简单、流行畅销的金银器,直到20世纪90年代,有香港客户找到他,想购买高端昂贵、工艺复杂的仿古金银器。

想仿造出好东西,就得仔细研究研究真东西。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各类金银器古玩,并四处拜师学艺,学习了解铸造、镶嵌、錾刻、浮雕等金银器制造工艺,然后开厂收徒,培养工匠,从借鉴模仿到传承超越,深耕细作,一晃眼就在这条道上行进了三十年。

随着旗下的仿古金银器工艺品畅销海内外,王亚强手中的金银器藏品亦日渐增多。他不愿独占这些宝贝,于是尽数捐出,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这座博物馆,与人分享收藏的乐趣。

外地人来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参观,时有赞叹:想不到洛阳还有如此有特色的博物馆!

王亚强总是微笑回应:正是因为洛阳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才能开办这么好的博物馆。

传世的金银器,是一代代工匠在时光的淬炼中手工打磨出来的,凝聚着古人对生活的热情、对美的感知,有温度,有故事。

王亚强希望可以通过这些金银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领略中华民族的审美素养。

看点 唐代镂空飞鸟葡萄纹银香囊球

香料是古人的“香水”。

茶有茶道,香有香道。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汉代往后,外来香料经丝绸之路大量“进口”到国内,与国产香料平分秋色,熏香风气盛行,各式香具层出不穷。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古人会随身佩戴香囊,用香炉焚香。

香囊球别名“被中香炉”,镂空球体,可装香料,点燃后香气四溢,熏衣、熏被或是取暖,任君使唤。球内有活动机关,无论球体如何滚动,香料都不会撒出来。

看点 战国兽面纹金牌饰

此乃唐艺金银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时期的金器传世稀少,极为罕见。这件兽面纹金牌饰保存完好,造型独特,纹理清晰,铸造精细,是我国早期金器的代表作。

看点 鎏金鹦鹉纹提梁罐

这个罐子是唐代鎏金鹦鹉纹提梁罐的复制品,纯银罐体,鎏金纹饰,錾刻精细,光彩夺目。据说,唐代的皇帝拿这种罐子储存丹药。罐子上纹饰的鹦鹉栩栩如生,振翅欲飞。在唐代,鹦鹉被视为吉祥鸟,不但皇帝喜欢,老百姓也喜欢,养鹦鹉的人随处可见,有鹦鹉纹饰的生活用品更是常见。

看点 八重宝函

宝函是供奉佛骨舍利的。陕西法门寺地宫遗址出土的唐代八重宝函,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精美、层数最多的宝函。

它是唐懿宗供奉的皇家礼佛专用佛具,质料名贵,工艺考究,华丽璀璨,无与伦比。宝函共有八重,从大到小,一层套一层,打开最外面的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残毁),里面是一个鎏金银宝函,打开鎏金银宝函,里面是更精巧的金银宝函……第七重金宝函上,镶嵌着珍珠和绿松石,其中装着一座宝珠顶纯金佛塔。

馆内的这套宝函是等比例复制品,原物现存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不过,法门寺博物馆对外展出的也是复制品,和馆内的这套一模一样——制作这两套复制品的是同一批工匠,即洛阳唐艺金银器制造厂的工匠。

看点 唐代茶具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道的发源地。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历史。唐代人的饮茶方式与今人不同,今人泡茶、喝茶,唐代人煎茶、吃茶。在当时的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地,贵族们把烹茶、吃茶视为一种生活艺术,极尽风雅。

唐代“茶圣”陆羽曾著《茶经》,迁居洛阳的唐代“茶仙”卢仝曾作《茶谱》,但唐代人究竟怎样吃茶,今人只能凭古籍记载想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法门寺地宫遗址发掘出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

那是我国目前发现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茶具,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盐台、调达子等。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展出的这套茶具,是法门寺茶具的复制品。

参照古籍记载可知,唐代人吃茶,先将茶饼烘干,切碎,用茶碾碾成粉末,再用茶罗子筛出细茶粉,加入沸水,煮成糊状,然后从盐台上取盐、葱、姜、橘皮、薄荷等调料,搅拌成浓稠的茶汤,一口一口吃茶。

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逐渐演化出了日本茶道。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