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洛阳·热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6月23日 星期
探访“洛阳养老”系列报道之四
机构养老,“守护夕阳”的良心活
□洛报融媒记者 张人杰 张宝峰 通讯员 石智卫
给老人理发
为老人庆祝生日
陪老人下棋
和老人拍气球逗老人开心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从前,在大众的认知中,子女送老人进养老院,被视为不孝。如今,公众对以养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机构的认知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该不该去”逐渐向“有没有合适的”转变。

今天,结合近期对我市多家养老院的走访所见,我们为您讲述在因疫情封闭式管理期间,发生在养老院里的充满温暖与感动的故事,以及养老机构难中求变的应对措施。

01 “昏迷两年多的李奶奶醒啦!”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我市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暂停家属探视、暂停接待走访慰问,员工不得离开服务机构……”2022年1月9日,《洛阳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养老院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张贴在洛阳新里程医院(原中信中心医院)临家老年照护中心大门醒目的位置,中心进入封闭式管理状态。

隔“疫”不隔真情,在这里,在封闭式管理期间,发生了让人动容的故事。

“李奶奶醒啦!昏迷两年多的李奶奶醒啦!”3月12日,在临家老年照护中心照料房里,护理员和护士们激动万分。

醒来后,李奶奶一个劲地说“好”,似乎是表达对护士、护理员细心照顾的赞美和感激。

李奶奶今年82岁,两年多前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因为病情及年龄,手术后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医生说醒过来的希望很渺茫。李奶奶于2020年5月入住临家老年照护中心。

中心护士长李咏梅介绍,李奶奶刚来时,不仅处于植物人状态,而且重度贫血、营养不良、重症肺炎合并胸腔积液。医护人员把她当亲人对待,不仅积极治疗,还在饮食起居、卫生清洁各方面对她悉心照护。

近两年来,为了防止发生压疮,每两个小时,护理员都会为李奶奶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并给其肢体做被动运动……

看着苏醒的李奶奶,许多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这世上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日积月累的悉心照料,加上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李咏梅说,近两年来的日夜付出真是值啦!

在临家老年照护中心,近百位老人生活在这里,他们中,有近一半是失能失智老人。护士、护理员日复一日,帮老人翻身、起床、洗漱,给老人喂饭,协助老人大小便。

李咏梅说,在封闭式管理这段时间里,给老人做核酸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有老人不耐烦,护士、护理员就耐心解释,“老人是易感人群,做了核酸检测,咱和家属都放心”。

给老人做核酸采样,除了有耐心,还要有技巧,最有效的办法是哄。

有的老人动作慢,简单的张嘴“啊”,就要一两分钟;有些老人患有认知障碍,总是不肯张嘴,护理员只能想方设法哄:“您今天吃什么了,张开嘴让我看看呗!”“您的牙今天怎么这么白呀!”……

临家老年照护中心里发生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封闭式管理期间,洛阳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他们不仅守住了“零感染”的底线,而且给老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

02 “家属的理解支持,让我们感到欣慰”

6月16日,15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周公路附近的大嘉健康智慧医养中心。

大嘉健康智慧医养中心是一家集医疗、养老、社区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医养结合养老院。院里1楼为西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楼、3楼是养老院。

“这是康复治疗室、心理疏导室,这是阅览室、书画室、餐厅……”在中心负责人孙宏江的带领下,记者简单参观了院里的设施,干净的环境、舒适的适老化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

“设施不齐全,就无法保障老人、员工平稳度过封闭式管理期。”孙宏江说。

谈及长达半年的封闭式管理,孙宏江感触颇深。“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是大家最紧张、最手足无措的时候。当时,在得知要封闭式管理后,我们可谓是分秒必争,把能动用的人手全都调配去采购各类物资,以保障老人们的生活。”孙宏江说,正是此前的措手不及,才有了如今的从容应对。

孙宏江表示,洛阳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物资供应保障有力。因此,封闭式管理,难的不是物资,而是在长时间封闭状态下,老人、员工、家人产生的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员工心理疏导是第一位的。因为,老人的护理质量不能降,而物资消杀、人员登记等都要加派人手,所以这时哪怕一个员工有情绪,不干或少干,剩下的人都会承担压力,继而进入恶性循环,影响服务。”孙宏江说,因此,每天晨会大家都会彼此打气鼓劲儿,中心即使亏钱,每月也照常发工资,还额外发补贴。

“其实,我们的付出,只有老人和他们的家人能看到,外人根本不了解。”孙宏江说。

老人本就敏感,加之封闭式管理期间思念家人,会出现食欲降低、不配合吃药等情况,中心为了老人的身心健康,会通知家属前来,让他们隔着大门见见面。

由于长时间封闭,一位老人见到子女及小孙子后,情绪激动,哭得厉害。外面一些不明情况的市民说:“你让他出来,他不就不哭了嘛。你让他吃好,他不就不哭了嘛。”当时,听了这话,孙宏江及员工们心里确实不舒服,还好老人的子女及时向大家解释了情况。

“社会上对养老院的认识依旧有偏颇,但家属的理解支持,让我们感到欣慰。”孙宏江说,这也更加促使他们要为老人提供好的服务,让老人的家人放心。

孙宏江介绍,封闭式管理期间,护理人员即便再累,推开照料房门前都会隐藏倦容换上微笑。看看老人的气色,一边搭脉拉手,一边问:“阿姨,是不是不开心?是不是想孙女了?要不咱再视个频?”贴心的话会让老人情绪缓和很多。

在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中心每天都会组织健身和其他活动,丰富老人生活,也会让老人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和子女见见面、聊聊天,化解负面情绪。

“解除封闭第一天,浑身上下,嘴最累。因为院里来了好多预约的家属,我们挨个与他们见面打招呼,说说这半年老人的身体、精神、生活情况,嘴都没闲过。”孙宏江开玩笑地说。

03 “亲情是老人晚年的精神支柱”

封闭式管理下的每一天,养老机构的护士、护理员、护工等都悉心照护老人,保障老人的健康,帮老人调节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让他们过得更舒心。

“其实,除了员工、老人,家属的情绪一样需要纾解。”快乐养老院负责人孙波说,养老院在帮助老人调节情绪和疏导心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如放电影、开展歌唱比赛、玩趣味游戏等。

“即便如此,有的老人依然会出现情绪波动。有的老人会静静坐在那,呆呆望着窗外,一言不发,悄悄落泪,饭菜也动得少了;有的老人不愿睡觉,无端发脾气……”孙波说,“其实他们就是想家了,有人陪着会好一点儿,一旦一个人待着,那种念头就又上来了。”

为了让家属能够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也为了让老人得到情绪上的排遣,养老院也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在封闭式管理期间,定时将老人的动态视频发给家属,帮老人与家人、朋友视频连线,让家属看看老人现在的状况,让他们放心,老人也能通过“云”探望的方式,跟孩子唠唠家常。

疫情缓解时,在严格遵守防控规定的情况下,养老院会让老人站在养老院临近大门的2楼平台上,与子女戴着口罩交流。

“云端相会,隔空探望,都是不得已的方法。”孙波说,因此,封闭解除后,院里就动员子女抽时间多来陪陪老人。“因为,家人来探望一次,老人会高兴很久,尽管他们嘴里说着‘放心,我在这里很好,你们不用来看我’,但和子女分开时,每个老人的眼里都写满了不舍。亲情是老人晚年的精神支柱”。

04 “养老本身具有公益属性,是个良心活”

在走访养老机构的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以养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和人们传统印象里的不一样了,同时也发现这些机构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因为疫情影响所带来的经营压力。他们执着坚守,在兼顾疫情防控要求、维持服务质量和保障长期经营的路上艰难前行。

“最直接的冲击是入住率的下滑和原有老人的流失。”孙宏江说,他们中心在疫情发生前有40多位老人入住,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因在外就医等无法返回人员流失,目前中心仅有30多位老人,而且在封闭式管理期间,虽然有人电话咨询,但无法实地了解,也影响入住率。

“在得知解除封闭后,就有此前电话咨询的市民前来了解情况。”老城区一家养老中心负责人说,按照目前整个行业情况,想账面现金流为正,入住率起码要在七成左右,但要达到这个入住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也有养老院经营者表示,在封闭式管理期间,房租、水电成本固定,但人员成本等都有所增加,想缓过这口气,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时期。

“与直接冲击相对应的是行业人才的流失。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女性居多,疫情反复给其带来的除了工作压力,还有无法照顾家人等诸多不便,这些因素迫使其选择离开。”从事养老行业的王怡说,流失的不只是护理型人才,还有管理型人才,“我认识的一个前辈,因为工作、生活压力,今年年初辞去了南方知名养老院高管的工作”。

“其实,难的不只有我们,家属一样有难处。”孙波说,受疫情影响,院里有缓交、迟交托费的现象,为了缓解老人子女的压力,院里也推出了缓交、迟交措施,“养老本身具有公益属性,是个良心活,加之老人和养老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彼此信任,相互鼓励,才能微笑着面对疫情,共克难关”。

此外,孙波介绍,目前,政府已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普惠金融、缓交房租等,这些都对解养老机构的燃眉之急起到了作用。

孙宏江表示,除了政策扶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目前,养老机构正在围绕医养结合这一主线,积极地想办法,和医院一起搭建更具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体系,提升服务性,以及与老人、家属、社会之间的黏合度。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