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自为韶华主 今春谁是牡丹王
儿时的歌, 你还记多少?
好邻居粪池中救起一岁多男童
点燃杂草 引发森林大火
点击生活 服务无限
豫CT1417司机 拾金不昧感动乘客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儿歌的前世今生”系列报道之二
儿时的歌, 你还记多少?
  ■见习记者 张贵坊

  “过去的儿歌太没有意思了”,“它们太枯燥了”,“那些儿歌太简单、太幼稚,也没有什么节奏”。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小学生对儿歌的不满。

  如今的孩子们,不了解儿歌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中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淳朴年代,单纯歌曲

  在我市某企业退休工人李新生的记忆里,自己的小学和初中时代,是在《一分钱》、《读书郎》、《丢手绢》、《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曲声中度过的。

  尽管已经时隔四五十年,可是一提起那个愉快的年代,李老先生还是很激动:“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唱的是《一分钱》和《丢手绢》,只要一张嘴,全身就欢快起来。而现在的孩子们,别说让他们唱《一分钱》了,真正见过一分钱的又有几个?”

  上世纪80年代:中西结合,黄金时代

  我市某中学教师徐女士的“儿歌时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度过的,对于那个时代的儿歌特征,徐女士用了8个字来概括:中西结合,黄金时代。

  徐女士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儿歌的黄金年代,那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儿歌: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螺号》等;另外,由于国门大开,还陆续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国外动画片,如《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蓝精灵》、《一休哥》、《咪咪找爸爸》等,这些动画片的主题曲脍炙人口。

  徐女士说:“到现在都还记得在学校操场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情形,随着音乐的想起,操场上是歌声一片、哭声一片。”

  上世纪90年代:流行歌曲,一统天下

  “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儿歌,直奔着流行歌曲去了。”思索了好大一阵儿,我市某电脑公司白领、25岁的刘鹏还是一脸茫然。

  在上世纪90年代, 新儿歌寥寥无几,而原来的歌曲太老,孩子们不喜欢。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全面火爆的流行歌曲——尽管这些歌是写给成年人的。“小虎队”、“四大天王”、郑智化等明星的歌曲成了这一代人有关儿歌的共同回忆。

  21世纪初:自编自唱,儿歌有点灰

  新世纪里,校园里的孩子们对待儿歌的态度是要么不唱,要么恶作剧般给它们抹上了一层“灰色”。昔日清新、上进的《上学歌》,在不少孩子口中却成了另外一个版本:“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回头,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飞了。”自编自唱、琅琅上口的“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更令人哭笑不得。

  其间,成人歌曲热继续升温,周杰伦、林俊杰等新生代个性歌手不但在中学生中大受欢迎,连一年级的小孩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尖叫声声。那些继续在课堂上存在的儿歌逐渐模糊。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