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贵坊
“儿歌能够走到如此不受学生欢迎的地步,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有些儿歌,别说学生们不愿意唱,就是老师也不愿意教。”面对儿歌的衰落与尴尬,市实验小学音乐教师朱军霞这样说道。
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儿歌的衰落,儿歌要想从根本上有所改观,路又在何方呢?
儿歌不时尚
“信息社会的明显特征,就是各方面更新都非常快,就拿孩子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来说,如果我们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是最新的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就非常大;如果教给他们的哪怕是去年的流行歌曲,他们就会抗议。”谈起自己的切身体会,朱军霞老师这样说。
纵观我们的儿歌,几十年来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多首,音乐课改也是前几年才开始推行,小学五六年级的音乐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的,这怎么能够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呢?
学校里的教材陈旧、落后,书店里也鲜有内容新颖、贴近孩子生活的儿歌书籍和音像制品。在市新华书店里,一位正在为4岁的女儿购买儿歌书籍的母亲告诉记者,自己转了好几圈了,也没有看到新内容。
“我们也注意到了儿歌书籍和音像制品单一的问题,曾试图引进一些新的作品来,可是我们发现儿歌类作品很少,且多是抄来抄去的,内容雷同。”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
“利润少是儿歌类书籍和音像制品贫乏的最根本原因,出版一本畅销书顶上出版好多本儿歌类书籍的利润。”新华书店一负责人对记者说。
儿歌重教化
“主题单一、注重教化也是造成儿歌与孩子们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军霞老师说。
在记者和学生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是喜欢轻松、有趣、好玩、好笑的儿歌。相反,那些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矫情装嫩、说教味浓的儿歌,在学生那里大受冷落。
电视、电影和网络的冲击也使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新华书店音像柜前,谢妈妈有些烦恼:“我给孩子买了不少音像碟子,可是只要电视动画片时间一到,她马上就会把碟子退出来,跟着动画片上的音乐又哼又唱,不是我强迫,她对我买的碟子根本不理睬。”
儿歌复兴是个系统工程
要想让儿歌重新走进学生的心灵,重新受到学生的欢迎,长期关注基础音乐教育的洛阳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杨冬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解决儿歌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儿歌的创作问题。杨冬梅副教授说,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儿歌了,只能说现在能让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太少了,尤其近几年,由于儿歌创作队伍日渐萎缩,造成适合少年传诵的儿歌日益短缺。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歌衰落的态势,创作者应该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创作些富有时代感、节奏感、地域性的儿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其次,在教学方面要有大的改观。音乐教育绝对不是老师在课堂上弹两首曲子,唱两首歌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把歌曲和舞蹈、分组比赛等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参与进去,学生学、学生编、学生唱、学生演,全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再次,儿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有些歌曲确实太老了,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或者孩子们的特点了。音乐老师可以有筛选地教孩子们一些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对于课本上的歌曲也可以大胆革新,加入一些时尚、新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