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乖巧伶俐的小清,今年16岁。8年前,她的妈妈爸爸离婚后,她就与体弱多病的妈妈相依为命。其间,她得知妈妈被查出患了癌症后,更是努力学习求上进,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来激励妈妈同病魔抗争。而现在,小清却突然变了一个人……
“青春期”对抗“更年期”
常言道:母爱是天性。小清的妈妈主动打电话到央视《心理访谈》寻求帮助,实在是出于无奈。因为现在她无法与女儿沟通。她认为,自己患有重病,女儿不仅不理解,还给家里添麻烦。
小清的爸爸很早就在外面有了女人。为不让她受到伤害,他父母要离婚的事,开始一直瞒着她。有一次,小清的爸爸带她去北戴河玩,也带了那个女人家的孩子,聪明的小清一下就观察到爸爸妈妈要离婚的迹象了。以前,小清的爸爸曾说过:“我女儿要什么,我就给她买什么,除了天上的星星摘不到。”可是自从离婚后,他根本就没与女儿来往过,也没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年,小清的妈妈仅靠自己的一点收入抚养女儿。小清刚上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到初二下半学期,学习就不行了,常常逃学。有一次,她数学只考了十几分,她妈妈听说后整个人都麻木了。现在只要一提学习,小清马上会摔门而去。
刚开始小清成绩滑坡时,她妈妈也说过她、打过她。说实话,她妈妈也舍不得使劲打,不过吓唬她而已。她妈妈觉得,孩子已经缺失了父爱,挺可怜的,不愿让她再受委屈。只是觉得别人家孩子都上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就不自觉地有了与人家比较的想法。她也觉得女儿学习上不去,主要原因是父母的离婚,使她有了自卑感。
有一次,小清班上有一个女孩打了她一个嘴巴,结果还是受委屈的小清去给人家赔礼道歉。这件事让她妈妈很伤心,觉得没有父亲在身边的孩子就是受欺负。现在,尽管小清还在上学,但她结交了许多学习不好的哥儿们、姐们儿,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她妈妈担心女儿哪天脑子一热,去干坏事……
妈妈苦心为女儿,女儿小清却不领情。她说:“我没什么好说的,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她还说:“我现在跟妈妈的关系,一半是仇人,一半是亲人。在谈学习的情况下是仇人,在管吃饭穿衣时是亲人。只要她不提学习的事,我不会主动攻击她。如果她真为我好,就应该让我有自己的生活,应该尊重我的选择。我不喜欢走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那样的正常成才之路,我喜欢走不平常的路。”
我面前有太多阻碍,你的手却放不开
心理学专家说,在小清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对大人的反叛是普遍现象。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要去重建自己的人生,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但由于他们原来的价值系统是爸爸妈妈给的,所以在他们要去调整时,就会首先去攻击父母亲的权威,通过否定父母亲来建立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也许再过两三年,我们再遇到小清,她可能就不是这样想也不是这样说的了。现在的小清,把自己看得很特别、很另类,这是年轻人的特点。其实,有不少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包括上高中、大学的,他们也在内心保留着逆反的倾向,但每个人通过这样的逆反期后,就会慢慢回归,会回到他(她)最终感觉很符合自己个性的新的价值系统中,并自然而然地保持终生。
当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询问小清现在打算怎么办时,她告诉专家,最想从事的职业是当歌星。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与激动,还当场唱起一曲《倒带》:“终于看开,爱回不来……”小清的歌声赢得了阵阵掌声,可当她听到专家对她说,如条件成熟的话,是否能在这条路上很快成长起来时,她的情绪又低落下来。她说:“我妈妈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我不考高中就绝对没有出路。她总说,现在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你一个职高生有可能找着工作吗?所以我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实话说,在并不了解小清是否真有音乐才能,她将来走这条路是否会成功时,鼓励她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太冒险。所以,心理专家给她讲了一个心理学老师的故事。他是德国人,原来的情况可能比小清还糟糕。年轻时辍学,跟父亲打架,然后逃离家庭去流浪,带一把吉他到处卖唱。但到了22岁时,他突然明白应该过另一种生活了,就去考了大学,一直读到博士后,现在成了现代心理学派里的领军人物。
这个故事说明,年轻人的反传统也许是一种获得成功的资源。同样,现在说到小清,在她应该读书的年龄,鼓励她放弃平常人走的路,按自己的想法走音乐的路是不是冒险?心理学家不能替她作决定,因为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不同,社会学家会鼓励每个孩子走主流文化所标定的道路,心理学家却认为,人的发展是不同的,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路,社会越理性时,它就越能满足所有人对成长的需要,提供很多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像小清这样的叛逆青年要选择自己的路,如果让他们的妈妈变一点,爸爸变一点,社会也变一点,也许孩子的成长不用这么痛苦。而小清正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闯一闯,如果妈妈支持的话,她会录几首自己唱的好听的歌,然后参加比赛,结果怎样都认了。
专家支招:母女沟通,平等的态度是平安生活的保障
对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叛逆少女,母亲怎样才能有效地与其沟通呢?心理专家提出四个关键词:一是无知;二是兴趣;三是示弱;四是温柔地坚持。
所谓无知,就是妈妈对女儿的一切要装作无知的样子,有意识地观察她怎么去处理问题。不要总教训她,不要总觉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老要告诉女儿该怎么怎么做,应该启发她,放手让她自己做。
所谓兴趣,就是妈妈不要只对女儿的学习感兴趣。要对她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都充满兴趣,随着她的成长,要对她所有的行为,比如她爱唱歌,你也要学会欣赏她,不一定要说出来,不要夸她,可以用你的眼睛欣赏她。
所谓示弱,就是适当让点权。在孩子慢慢长大时,她需要在家庭里寻找自己的空间,这时候的妈妈要学会用观察、等待的方式慢慢了解孩子,不要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急于作出反应。比如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模式了,和你原来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了冲突,不要那么快就作出反应,可以用“等待”的方式。比如女儿现在试探你,我高中考不好怎么办?你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继续去思考,在适当时候再慢慢挑起话题,这时候,你的想法会让女儿更容易接受。
所谓温柔地坚持,就是有时候对原则性的问题,比如,16岁的孩子早恋或酗酒,整夜整夜泡网吧、歌厅等这样的事会损害孩子身体,还会让孩子沾染不良习性。这时候妈妈就要温柔地坚持,可以对孩子说:妈妈觉得你这样做对你不好,你要注意身体,如果玩儿累了就回来。切不可控制或强制孩子怎么怎么样,那样只会让事情更恶化。
四个关键词的核心是平等。父母在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平等的态度是平安生活的保障。
撰稿:吴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