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体育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盘点CBA(2006-2007赛季)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盘点CBA(2006-2007赛季)
    盘点·格局篇

    新生力量 撬动旧格局

  CBA总决赛再度上演“军粤争霸”,仿佛12年风水轮回。只是,今天的CBA,已绝非当年“八一王朝”睥睨众生、独孤求败的时代了。

  已经崛起的新势力正在挑战CBA旧格局。

  回顾CBA创立以来的12个赛季,曾经杀入总决赛的队伍屈指可数。12年间,八一、广东之外,CBA再无真正称得上“王者”的队伍。“姚时代”的上海大鲨鱼只是昙花一现,而气质柔弱的江苏要想脱胎换骨,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过,在“军粤争霸”的历史重演背后,CBA其实蕴藏着一股变革的潜流。在已经结束的这个赛季中,几支排名靠前的球队如辽宁、山东、浙江、福建都是“小鬼当家”。

  这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无疑是少帅郭士强率领的“辽小虎”,在没有外援助阵的不利局面下,尽管与八一苦战三局落败,却展现出了极为难能可贵的坚韧和顽强。要知道,辽宁队中的几位主力球员都只不过是20岁上下的小伙子。假以时日,这支年轻球队的前途不可限量。

  值得一说的是,除两支“王者之师”外,CBA多数球队的战绩起伏不定,一些球队甚至将希望寄托在引援之上。实在地说,外援的水平高低乃至作用大小,有很大的偶然性,加之联赛的外援使用政策限制,如果本土球员培养不力,在CBA很难出人头地。事实上,前面所说的几支强队,无一不是国手云集。从这个意义而言,更使我们有理由看好上述这些新生力量。

  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的几个赛季里,随着军旅几员大将的日趋老迈和宏远核心易建联的离去,以辽宁队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完全有可能对总冠军发起有力的冲击。

  象征CBA最高荣誉的,是颁发给总冠军的一座至尊鼎。近几年来,CBA号称广东、八一、江苏“三足鼎立”,其实,江苏这一足未免偏软,号称“鼎立”,名不副实。

  不过,“两强争霸”的旧格局终于有了一点被撬动的迹象了,如果辽宁或其他球队能迅速成长,在未来几年内,CBA有可能迎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乱世。

  (周之江)

    

    盘点·人才篇

  人才储备是保证联赛繁荣的源泉

  CBA创立12年来,似乎从未有任何一次总决赛如此势均力敌,如此充满悬念。

  自2001至2002赛季姚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抗衡八一队后,CBA总决赛不曾见过如此精彩的镜头——大郅与阿联两代中锋的对决,CBA两大王朝的巅峰对话,新老国手的比拼,甚至还是CBA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两名组织后卫的执教能力之争。

  CBA联赛12年励精图治,所收获的可不仅仅是往NBA送去一个“大姚”而已,更值得珍视的,是这12年间一分一毫积淀下来的篮球文化,是这块能够促使中国本土球员成长的篮球土壤。

  不可否认,CBA尚处于上升期。但前进路上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球队实力强弱悬殊,超级明星先后外流,本土球员成长缓慢,凡此种种,都将对联赛的影响力造成损害。

  1995年,CBA创立之初,正是中国篮球史上人才最为鼎盛的年代之一。当年叱咤风云的“94黄金一代”,才是铸就CBA联赛12年辉煌历史的基石。没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联赛的长久繁荣便是无源之水。

  上世纪80年代,NBA曾一度面临窘境,论者多称“黑白双煞”与“飞人陛下”的横空出世,拯救NBA于水火之中。殊不知NBA亦有“84黄金一代”、“96黄金一代”乃至“03黄金一代”,江山代有人才出,这才是NBA之所以为世界第一篮球联赛的根本动力。

  人才辈出,源源不断,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美国本土无可比拟的良好篮球文化环境。NBA的大多数球员来自全美大学生联赛NCAA,参赛高校多达千所。加之近年来NBA广泛网罗国际篮球人才,更使得其后备人才资源越发厚实。

  高级别的联赛,高水平的球员,二者唇齿相依,不可分割。2006年大郅回归,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CBA的走势,足以证明一个明星球员对于联赛的重要性。

  12年CBA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体工队建制已渐趋落伍,中国篮球亟待建立一套“小学-中学-大学-职业”多梯级的联赛机制,再辅之以俱乐部后备队伍的自我建设。这样,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形成金字塔形的合理结构。

  创立于1996年的CUBA联赛近年来已经开始向CBA输送球员,或许是一个值得欣慰的趋势。                             (周之江)

    盘点·体制篇  

    体制之变 非朝夕之功

  12年CBA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篮球从专业体制逐步向职业体制过渡的历史,是一部中国篮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演变的历史。

  这种嬗变,绝非是一时的阵痛,而是深入骨髓、脱胎换骨的变革。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里,CBA最具历史意义的新闻是“八一改制”。2006年12月22日,由八一体工大队和宁波富邦集团共同建立的八一富邦男篮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意味着,CBA最后一支专业队从此不复存在,职业联赛终于成为了清一色职业队的联赛。

  回到CBA草创之初,军旅球队占据半壁江山,而集中了全军精英的八一队,人才之盛,无人能及。可以说,八一队或许是不可复制的六连冠伟业,正是这种计划体制的必然结果。

  最后一个改制的八一队,至今仍然在吃当年的老本。尽管本赛季他们战绩出色,这支“钢铁之师”的老态却也尽显无遗。从阵容上看,12年前八一队首夺总冠军时的核心球员王治郅、李楠、张劲松三大国手,仍是目前队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钦佩他们拼搏精神之余,也难免叫人生出几分后继乏人的感叹。

  阵容老迈只是表象,折射出来的,归根结底是体制的老迈;“八一神话”,某种程度上,是依靠垄断地位塑造的奇迹。

  广东宏远俱乐部走的是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12年三夺总冠军,这支全凭市场经营登上巅峰的球队的成功,也许更值得我们击节叫好。1996年,CBA第一个赛季,广东队依靠一群退役国手的加盟,一路杀入总决赛,虽然最终不敌鼎盛时期的八一队,却已奠定了其发展路数:广泛选材,本地培养。

  事实上,CBA不少球队仍然处于“改制”适应期中。大多数俱乐部都是企业和地方体育局共同管理,经营权和人事权混淆不清,这样的体制障碍大概不是单靠“挂牌”就能立马解决的。

  CBA筚路蓝缕起家,其间有低谷、有高峰,但始终保持着良性的运转。不免还是得拿中国足球说事,殷鉴不远,CBA要想长治久安,不能不引以为鉴。

  (周之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