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坐落于火车站附近的洛阳图书市场就要以靓丽的新貌与世人见面了。开业前夕,记者在洛阳一运集团金谷商贸公司贺建荣总经理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先睹为快。在初春的阳光下,市场里的米黄色二层建筑显得格外清新,空气里也仿佛浸透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让人为之神往。
据贺建荣介绍:新改造的洛阳图书市场占地十余亩,经营面积520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东面距洛阳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不足200米,北临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飞机场,距市中心商业区不足千米。该市场批发和零售各种图书、期刊,覆盖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整个豫西地区,形成区域辐射带动效应,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图书集散地。市场环境幽雅,突出人性化服务。各商家集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为一体,与全国大中城市数百家出版社、发行商建立了良好业务关系,供货渠道直接,热门书、畅销书第一时间上市。市场内书籍品种齐全,集社科、文学、少儿、教辅、计算机、法律、音像、建筑、医学、美术、理工、工具书、成招自考、公务员考试、报纸、期刊等近20类,数十万个品种。
看着宽敞洁净、规模惊人,即将为洛阳乃至全省人民奉上图书大餐的市场,记者心底生起一个疑问:一运公司——交通行业,怎么建起了图书城呢?贺建荣饶有兴趣地解答了记者的问题:
古都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河图洛书”,“制礼作乐”,道、儒、佛学均始于此;《汉书》、《三国志》、《说文解字》、《资治通鉴》成书于洛;浑天仪、地动仪、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成就于洛阳。而这些优秀历史文化精华的创造和流传,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媒体和纽带,那就是书!书是人类生活、学习、交往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书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人类社会就不会从洪荒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我市目前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出版物发行市场,渐渐满足不了人们文化生活需要。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公路交通100强企业,河南省交通系统重点企业洛阳一运集团总公司,在寸土寸金的车站地区,谢绝众多开发商和合作伙伴,推掉高额回报开发项目,把社会效益和公益事业放在第一位,在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工区委、区政府鼎力协助下,建成这个全省一流,豫西地区唯一的大型图书市场。
那么,这个新建成的图书市场会给洛阳人民带来什么?记者随后采访了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念民。杨念民说: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全省新闻出版产业十年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我市应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型图书城,我市现有的“洛阳图书城”经营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是利用旧仓库改造而成的,经营环境比较差,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已不能适应经营单位的实际需要和省市规划的要求。
近几年来,不断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向市新闻出版局提议,要求扩大图书市场经营面积,改善经营环境,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购书环境。
为此,市新闻出版局积极与洛阳一运集团洽谈协商,在其大力合作支持下,年初在原址上建设一个建筑面积近5200平方米的大型图书市场,该市场投资近500万元,可进入56家经营单位。新市场不仅环境优美,更拒绝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给经销商提供了正规的经营空间,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放心的购书环境。
“这里一定能成为爱书者的乐园。”贺建荣微笑着说,“咱们市场内图书品种齐全,有近20类、数十万个品种,还定期举办书展和知名作者签名售书活动,爱书的人多来逛逛,一定会有所得。” (本报记者 郑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