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一高贫困生温海曼,将社会各界捐赠给她的大部分助学资金转赠给了本校的7名贫困生。26年前,遭父母遗弃的党周周被送到了福利院,今天,他正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着社会。(本报7日A6版、A21版报道)
温海曼和党周周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社会的救助,并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一种宝贵的感恩精神,值得我们钦敬、深思与学习。这种感恩精神也是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需要的。
其实,真正奉献爱心的人,绝不是为了受助者的“感恩戴德”,而是缘于他们对社会的爱和责任。但是一句感激的话语,一个感激的微笑,一个感激的眼神,都会使爱心更浓。感恩,泽润奉献者的爱心,濯洗受助者的灵魂。
诚然,慈善事业的发展,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密切相关,但更离不开“感恩文化”这样一个能孕育慈善的土壤。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明,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人心趋于封闭和自私。懂得感恩,才能赢得他人的关心呵护,懂得感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多一颗感恩之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纷争;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如何继承和弘扬感恩精神,对如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意义深远。笔者相信,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我们的城市必定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和谐。 (张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