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30岁以上的人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启蒙读物是什么,他们肯定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小人书啊,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
小人书是那个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特有的产物,是那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赖以度日的最好读物,那些小人书曾经让多少孤寂的孩子沉醉于其中,又给多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慰藉啊。
我大概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接触小人书的,那时候只知道看小人书上的图画觉得好玩,待上了小学一年级,多少识得了图画下面的那几个字,也就不由自主地痴迷起小人书来。
那时候城里出租小人书的摊子很多,一分钱让看一本,好一点贵一点的要两分钱才给看。如果口袋里有那么一两分钱,就可以坐在地摊旁的小木凳上,美美地捧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呆上一两个小时,那种情景和滋味,现在想起来依然是那么的珍贵和甜蜜。
我去看小人书最多的地方是在离学校不远的一户人家里。出租小人书的是这家人的大女儿,一个身体高度残疾的十几岁的女孩子。这家是城里小人书藏书最多的人家,常常是一放学以后,小小的屋子里就坐满了来看小人书的孩子,一个个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翻看着手里的小人书。屋子里静得出奇,除了女摊主不时挪动着她用于行路用的两个木凳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我是从小人书上知道了《水浒》、《三国》和《西游记》,知道了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刘文学等英雄人物。
租小人书看,时间一长,就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小人书。于是把口袋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的那几个零花钱省了又省,也买了十几本小人书。我还甚至把母亲给我的五分早餐钱都省下来,两三天就够买一本小人书的了。虽然饿着肚子上学的滋味很不好受,可是看着家里属于自己的渐渐多起来的一本本崭新的小人书,心里那个甜啊,比吃什么好东西都带劲。
妹妹看到我的小人书多了起来,便耸恿我也去摆地摊出租小人书。于是星期天和放暑假的日子,我便带着我的那些小人书和家里的几个小木凳,也在街头摆起了地摊,挣了点钱还是买我的小人书。这样我的小人书越来越多,居然放了整整两个小木箱。
后来,我离家外出上学,几年后毕业回来,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那些尘封已久的小人书,问父亲那些小人书放哪里了。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放在家里占地方,早卖给收破烂的人了,他还伸出一个巴掌说共卖5元。闻言,我差点没晕过去。
又过了几年,在和父亲的一次闲聊中,谈起了我那些不知现在何处的小人书,问父亲知道现在它们价值多少,父亲摇摇头说不知道。我也伸出了一个巴掌,父亲说:500元?我摇摇头告诉他价值5万,父亲立刻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这回,该轮到他差点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