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 | |
“孔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些话出自普通人之口大家可能会一笑了之,但余秋雨这样的著名学者当着上千万观众这样说,自然会引发大动静。
在第13届青歌赛上,余秋雨的点评态度越发积极,却连连出现口误。
现场讲解有硬伤
3月20日晚,在点评广西一个流行组合的综合素质测评时,余秋雨突然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了”。很快,在论坛上,多名网友发帖纠正道:“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在“哪个不属于战国七雄”的选择题里,余秋雨对“鲁国”这个答案的解释是“它太弱小”。有人马上言简意赅地指出:“鲁国之所以未列为战国七雄,不是因为它弱小,而是因为它不存在了。”
而此前,余秋雨已经因为说错话遭到了许多质疑——在3月18日的比赛中,一道知识题是: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选手答“但丁”,可余秋雨竟然说:“不对,正确答案应该是米开朗基罗。”一名学生观众大呼不解:“可是,在人教版历史书中却有记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为:但丁、莎士比亚等。难道是教科书错了?”
被指“赞美灾难”
除了硬伤以外,一些观众对余秋雨提出的观点表示商榷。比如,一道视听题是电影《珍珠港》里日军机群狂轰滥炸的场面,余秋雨的诠释是:“艺术家不会赞美灾难,但他可以把灾难上升到审美。”一位姓俞的中年男士质疑:“艺术家把灾难表现得这么美,令人着迷,这不是一种变相的赞美吗?而且,此类好莱坞商业片够得上艺术的级别吗?”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口误,也许是听到了质疑之声,在20日的比赛中,余秋雨主动承认了自己在头天比赛中出现的一个口误:“我说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死于1916年4月23日,这是不对的,应该是1616年。”而提到“铁路焦柳线和长江的交界处”这个选项时,余秋雨主动承认自己不知道。
年长观众力挺余秋雨
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口误?讨论逐渐集中到余秋雨的口才问题上。
“一个口才不错又具备相当文化水准的人,必须做到言简意赅、逻辑清晰、不留漏洞,能随时提醒自己不发没把握的妄言。看来,他的口才确实一般。”有观众建议,余秋雨需要研究一下怎么做直面公众的传播工作。
对此,青歌赛节目总策划秦新民22日告诉记者,今年青歌赛继续邀请余秋雨当评委就是看中他的人气和学术地位。“我们设置文化素质考核环节就是给全国的青年歌手提个醒,一个歌手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走得更远、更稳。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点评,余秋雨老师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全组上下都很支持他。”
不少较为年长的观众也力挺余秋雨。一位老先生最典型,他说:“我年过七旬,特别喜欢余秋雨的讲评。我不懂音乐,历届都坚持看下去,就是为了听余先生谈天文说地理,十分佩服他!”
(据《半岛都市报》、《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