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
马生林 |
马生林,河南淇县人,1930年3月出生,1947年2月入伍,1948年1月入党,1950年任15军43师128团6连排长,1980年任41师副政委。1947年在太行独立旅34团参加平汉战役、渡黄河豫西战役,1948年参加解放洛阳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1950年参加两广战役,1951年参加剿匪赫威战役,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等。
老兵住所
77200部队洛阳干休所。
老兵印象
采访中,讲起往事,满头银发的马生林笑声不断,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似乎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老人说,在当年渡黄河之后,部队走遍了豫西大地,与国民党战斗、剿灭土匪武装、建立地方政权、进行土地改革,“我是见证了洛阳解放前后的每一步的”。只有在讲起牺牲的战友时,爽朗的老人语气会变得凝重,言语中饱含深情。
老兵讲述
|
年轻时的马生林 |
1947年夏,17岁的马生林随陈谢兵团9纵大军南渡孟津渡,踏上豫西大地。汝阳、镇平、内乡、西峡、合峪……他随部队在上级“牵牛战术”的指导下,转战各地,有力打击了“还乡团”地主武装、国民党洛阳城外围部队、反制部队,同时圆满完成了总攻洛阳时的打援任务。
9纵的老兵们都记得,1948年2月,我军在宜阳县白杨镇一役中,以2个团的兵力重创4个团的敌军,使其狼狈窜回洛阳城。此后,洛阳外围之敌大多龟缩城中,至总攻之时敌人甚至弃守龙门山要冲,使洛阳成为一座我军战之必克的“瓮城”。
白杨镇的战斗,马生林所在的25旅75团206连肩负着冲在最前线的艰巨任务。“那是一场面对面的遭遇战。”老人说。
渡河之后,由于身在蒋管区,我方的地方政权尚未建立,转战中部队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随处可见地主武装,给养也缺乏,可大家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真的能战胜一切;那次战斗前,我刚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的荣誉感更是什么也比不了。”
60年过去了,马生林仍清楚记得1948年1月自己在嵩县黄庄宣誓入党的一幕:“指导员把我们几个战友叫到一起,讲党的历史,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意义。天寒地冻啊,可握拳宣誓的那一刻,觉得浑身都是热的!”
不久,正在嵩县作战的部队接到命令:快速向洛阳城合围。部队士气高昂,一昼夜行军一百多华里,于次日早到达宜阳县境内。天刚亮,部队停下稍作休整进食。“那时可没有馒头,就是把身上背的麦子煮一煮吃,我们叫‘麦茬饭’。大家都说这‘麦茬饭’可比国民党的部队难啃多了。”老人边说边乐。
正在吃饭,有消息传来——一股敌人正从白杨镇向北移动。“我们善打运动战,得到命令后,大家摩拳擦掌,丢下碗就跑,恨不得立刻截住敌人!”马生林说。经过半个多钟头的急行军,他所在的连队首先发现敌人,双方交上了火。
乍见我军,敌方国民党青年军十分惊慌,但仗着自己精良的装备很快展开反扑。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傍晚,在我军的进攻下,敌人无法脱逃:沟壑里、道路边,四处是敌人的尸体。
75团损失也不小,“这次战斗,我们6班有6名战士牺牲。”回忆起战友,马生林放缓了语速,“永远忘不了我的好兄长、好上级,我们的2排排长张根柱。你要写,就写这个硬汉子,记住,他是陕西人,牺牲时才25岁!”
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排长张根柱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跨出战壕向敌人射击。敌方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身旁,张根柱身体受伤40余处,因失血过多牺牲。“直至牺牲前,排长仍在鼓励我们英勇作战,解放洛阳城……我们没有辜负他!”
马生林说,战斗中兄弟连队之间、战友间生死与共的感情让他至今难忘。那场激烈的战斗持续到天黑,他所在的连队被大量敌人围困在一个山凹里,敌众我寡,处境危险。这时,附近另一个连队的战士们顶着敌人重武器喷出的肆虐火舌登上山坡,以机枪掩护他们顺利撤出,并两面夹击大败敌人。
白杨镇一役取得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洛阳外围之敌的士气。此战后不久,马生林随部西进,在总攻洛阳时担任对西边国民党胡宗南部的打援任务。
洛阳解放后,马生林继续参加洛阳地区剿匪、打击会道门武装的战斗。之后,他又参加组建我地方政权、进行土地改革等工作,直至东进参加淮海战役。
(记者 陈曦/文 陈占举/图)
为纪念洛阳解放6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再造一个新洛阳而拼搏,本报特推出《洛阳解放60周年·老兵档案》栏目,敬请关注。如果您是一名曾经亲历洛阳解放战役的老兵,或者您的身边有这样的老兵,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66778866、1393796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