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车灯光下,市政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
|
“老修路”(右)一边用手测温,一边告诉记者:作业中,沥青温度十分关键。 |
|
午夜12点,铣刨机在周王城广场周边作业。 | |
每年花会前,很多人都会为了花会的成功举办和展现洛阳的良好形象辛勤忙碌着。这次的“午夜洛城扫描”,我们把目光对准那些市政工作人员——为了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车,每年花会前,他们都要熬夜加班,对“病害”严重的主干道进行铣刨、修整。而这一个个忙碌的通宵,是建立在他们白天仍需正常工作之上的……
石膏腿、新妈妈和准爸爸
“每年花会前,我们都得把路好好拾掇一番。路就像咱的脸面一样——外地人无论是自驾车来,还是坐客车、公交车,在市区里走上一趟,这路面的好坏他们可是清清楚楚。”21日20时许,在前往新区市政养护中心的路上,市政工程管理处涧东工区副主任夏建锋说。
新区养护中心位于关林大道最西端。此次市区路面修整时摊铺路面所用的沥青混凝土,也就是市政工作人员常说的“料”,都是位于养护中心后院的炒沙厂生产出来的。
在现场,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装料、卸料、检测机器、清扫掉落的沙子……在机器接连不断的轰鸣声中,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很简单——各种各样的手势,点头或摇头,甚至一个微笑,就把各人手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衔接起来。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注意到正在机器一旁巡视的工作人员走路的姿势很是奇怪。“那是我们的老电工武长拴。”班长李泉子说,“两个礼拜前,他在检修机器的时候,一个零件砸在他的右脚上。到医院一看,大拇趾粉碎性骨折。我们正发愁他的活儿谁来替呢,结果过了三四天,他拄着拐来上班了!”
武长拴师傅是个朴实的中年人,右腿膝关节以下的部位被白色的石膏包裹着。对他受伤的事,他死活不愿再说。只见他用手朝监控室和工程车的方向指了指:“他们,可比我作出的牺牲大多了!”
武师傅说的是操作手季艳萍和工程车驾驶员许晓辉。前者是一个6个月大婴儿的母亲。由于工作繁忙,孩子白天由夫妻双方的父母轮流照看。到了晚上6时,下了班的丈夫带着孩子到养护中心来,一家三口只能抽空在监控室里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凌晨4时许,结束工作的季艳萍抱着孩子和丈夫一同回到家中,第二天上午8时,她把孩子交到老人手中又来上班,繁忙的一天天就这样周而复始。
许晓辉则是一名准爸爸,下个月底,他的孩子就要出生了。可这个27岁的小伙子是这个班组最忙碌的人——家住西关的他每天早晨5时30分就要赶到单位,一直忙活到次日凌晨1时。“好在家中老人和老婆从来没说过什么,真是谢天谢地!”他双手合十,笑着鞠了一躬。
“我们这个班组一共有5个人,除了承担起全市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作外,还有其他很多养护任务。每年花会前,都是我们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今年又赶上大家各有各的难处……”李泉子停了一下,回头看了看他的“战友们”,“但谁也没说过什么,真的……大家只有一个想法:把自己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
两位老将主动请缨
22时04分,我们来到凯旋东路与定鼎南路交叉口。路口处放置的警示牌上清晰地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
当晚市政工人铣刨养护的路段,是定鼎南路与解放南路之间的凯旋路。养护工作采取铣刨、清扫和摊铺沥青路面一条龙作业的方式,对道路路面龟裂、脱落、沉陷等“病害”进行修整。
铣刨工作于当日21时开始。市政工程管理处西工工区、养护科、市政管理所等部门170余名工作人员,从东向西在长约4公里的路面上绵延开来。
当我们来到人民西路与凯旋东路交叉口西侧时,铣刨大部队的先头兵——大型铣刨机与一辆卡车如影随形地来到这里。路面检查人员在这里检查到北侧车道有两处路面龟裂——在他们的引导下,机长李万超驾驶形状类似吊车的机器,在需要铣刨的地方停下。随着他一系列熟练的操作,路面上很快便出现两个大约10平方米大小、4.5厘米深的浅坑。与此同时,两个雪帽被竖在被修整的路面前方。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的白色标志似乎在提醒各位司机师傅:这里危险,要小心哦。
随后的工作是将这个浅坑的边缘切割整齐,并在坑内铺上土工格栅——一种网眼大小约1厘米的硬塑料网。接着,就是关键的摊铺工作了。
“今年摊铺工的工作要辛苦得多。”现场负责人、市政工程管理处西工工区副主任李明说。“相比往年,今年铣刨任务原本就比较多。另外,为了节约原料,今年我们在铣刨时,采用的是小块修补的原则。大块路面修补,我们可以使用摊铺机;而这种小块路面的修补,纯粹要靠手工来完成。”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多亏今年我们两位老将继续赶来坐镇,否则还真有些麻烦。”
李明所说的“两位老将”,是今年53岁的张建民和51岁的方建奎。按照相关规定,今年已满30年工龄的他们,可以选择在家休息。可是,就在花会铣刨任务下来后,两名老摊铺工主动请缨,找到李明要求参加夜间工作。“我很矛盾:同意他们的要求吧,他们的年龄在那儿摆着,看着他们熬夜大家都不忍心;不同意吧,他们那两杆耙子可是找不到替补。”李明说,“最后,他们的一句话把我说动了:‘李主任,不用考虑我们的身体,工程质量要紧哪。’”
此时时间已过0时。白天躲得无影无踪的寒气,这时又出来游荡了。一阵小风吹过,让身穿薄毛衣的记者忍不住缩起了脖子。可是再看我们两位老将,上身只穿着一件背心就投入了工作。“不是我们傻禁冻啊,这活是体力活不说,另外摊铺到路面上的‘料’都有摄氏一百二三十度呢,我们再捂上厚衣服,一会儿就熟了。”和我们开玩笑时,张建民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他们的工作确实很关键——修补的道路是否平整,他们这两杆耙子最能当家。只见两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师傅一遍遍地拖动着耙子,原本堆在一起的沥青混凝土慢慢变得平整——从中间,到各个边角,两个人干得非常仔细。但仔细不代表没效率,一块约30平方米的路面,他们只用不到两分钟就平整完毕。12吨重的压路机再在上面跑上三五趟,一块“病害”路面就铣刨完成了。
在前往下一块需要铣刨的路面时,我们打算和他们聊聊。谁知他们的回答很直接:“没啥好说的,抓紧时间干活,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回家好好睡觉了。”
困了,他们站在路边也能睡
据了解,在我们采访之前,西工工区从15日起已对纱厂南路、启明南路、启明西路、定鼎北路、平等街等主要道路进行铣刨。换句话说,工区铣刨工程负责人李明——这位看起来非常平和的中年人已经连着一个礼拜都在通宵工作了。透过有些污渍的眼镜片,我们看到他的眼中布满血丝。但是,用“目光如炬”4个字形容他并不夸张。
就在我们和他寒暄时,他突然做了个抱歉的手势——一辆轿车从刚修补完的路面上驶过,将边角上一块还未冷却的“料”带起。李明跑了过去,迅速用鞋底把“料”补好,在招呼压路机过来重新压实这块路面后,又通知工作人员在修补路面前放上警示标志。
完成铣刨工作的病害路面越来越多。转眼间,时间已是凌晨2时40分左右,大队人马已经到达凯旋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北侧车道已经铣刨完成,南侧车道的铣刨改由西向东进行。工人们此时已经吃过了夜宵——每人一盒盒饭。铣刨机、养护车和压路机的驾驶人员也因在十几分钟内没有任务,而靠在驾驶室内打盹儿。这时,李明还在路面上来回跑:一方面,他要照看正在铣刨的情况;另一方面,他还得调回头来,驾车查看已经修补好的路面情况。
“任务这么紧,你不费心咋能行?”面对困意十足的记者,李明笑着说,“如果路没修补好,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老百姓会说闲话:‘你们花着公家的钱,咋把路修成这个样子?’每一段路都代表咱洛阳的形象,路面上的一个小坑,或者一块龟裂处,都给咱洛阳脸上抹黑,也给我们市政工作人员的脸上抹黑。”
“那你们困了怎么办?”哈欠连天的我问。“晚上干活肯定会困,大家都有办法。”说着,李明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每天晚上两包,不多不少……平常一整天,我也抽不了一包……”“说说闲话,聊聊天,困劲儿过去也就没啥了。”方建奎师傅也有“招儿”,“实在太困了我们就支起耙子,站在路边也能睡会儿。”
话虽这么说,但大多数时间,这些人还是硬撑过来了。困意,就在进进出出的烟雾中,或者亲昵的骂声和玩笑中烟消云散了。
我在半睡半醒中迎来了当天任务的完成。22日5时43分,由于路上车辆开始增多,工程在市公安局楼下结束。“明天先把南侧剩下的一小段车道铣刨完,接着就去环城北路和环城西路。那两条路修整完,我们晚上的任务也就结束了。”临别前,李明说道,言语中带有一些兴奋。
坐上出租车回家,司机师傅纳闷地问我:“这条路什么时候修了?那些小坑都不见了。”我解释了一番后,拿出市政工程管理处花会前的养护任务表来。除了道路铣刨外,养护道牙、调整道板、疏通管道、新区渠道清淤、打捞水面漂浮物……一项项工作量不小的任务看得我头昏脑胀。闭上眼睛,想想刚才告别的那些人们,再过一两个小时又要为我市的良好形象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股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如果您的身旁有深夜或凌晨谋生的朋友,或者您或您的朋友的夜班比较特殊,请拨打小灵通62879110或手机13837962022告诉我们;如果您是夜间营业或通宵营业的老板,不管是什么行业,也欢迎向我们提供反映洛阳丰富夜生活的素材。感谢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