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国内·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军人扮僧侣”是拍电影领取演出服
广告
从英国两次入侵西藏看“藏独”根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4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从英国两次入侵西藏看“藏独”根源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但是,鸦片战争爆发后,西藏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1888年和1903年至1904年,英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侵藏战争,目的是在西藏建立起英国的排他的影响,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保护英属印度北部边境的一个“缓冲区”,进而攫取更多的殖民利益。所谓“西藏独立”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

  “这两场战争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胡岩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首次侵藏:损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后,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并与法国争夺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势力范围,英国准备修筑一条连接云南和缅甸的公路。在考察探测过程中,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马嘉理于1875年在边境被杀。英国即以“马嘉理案”为借口,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专款规定允许英国派人入藏“探访路程”。

  多年来英国对西藏及喜马拉雅山麓诸国的侵略,已使西藏人民认清了其贪婪的本性。1886年西藏地方政府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在藏锡边境的隆吐山上筑起堡垒炮台,派兵日夜守护。英国对此十分恼怒,照会清政府,妄称隆吐山位于受他们控制的锡金领土之内,要清政府下令西藏军队在限期之内退兵撤卡,拆毁炮台,否则就要采取军事行动。在威逼未果之后,英国于1888年悍然发动了对隆吐山的武装进攻。驻守隆吐山的藏军依靠手中仅有的火绳枪、弓箭、刀矛等十分落后的武器,同武器精良的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但是,抗击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前线藏军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而失败。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90年和1893年分别与英方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受英国保护,接受了英方片面提出的藏、锡分界线,同意开放亚东为商埠,允许英国在该地享有治外法权,并规定5年之内通过亚东的进出口货物概不纳税。

  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且侵害了西藏地方势力的利益。条约签订后,西藏人民阻止清政府派人与英方重新划界,并拔除了英方私立的界石,照旧在过去的牧场上放牧。

  二次侵藏:屠杀西藏军民

  当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加紧筹划侵略西藏的时候,沙皇俄国也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青藏高原。英国认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次大陆的屏障,一山之隔的西藏应属英国的势力范围。假如西藏落入俄国手中,印度就完全暴露在俄国的威胁面前。英国印度总督寇松主张,在与俄国进行的这场“大争夺”中,英国应奉行“前进政策”,要赶在俄国人之前,树立在西藏的影响和权威,因而加紧了再次武装侵藏的准备。

  1901年7月,英国印度事务大臣照会俄国外交部,声称英国对俄国与西藏之间的接触“势不能沉默不问”。其后,寇松在给英国印度事务部大臣汉密尔顿的信中居然妄称,“所谓中国对于西藏的宗主权乃是法律上的一种虚构”,要求政府批准他入侵西藏的计划。1903年,英属印度政府派出以荣赫鹏为首的侵略军,以谈判为名越过边界闯入西藏。

  在荣赫鹏的带领下,英军经由亚东进占帕里。1904年3月31日,英国侵略军与藏军在帕里以北的曲米森谷相遇。千余人的藏军,手中基本上是大刀、长矛、火绳枪等落后的武器,而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拥有大炮、马克沁机枪等当时最先进武器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千余藏军大部分被打死打伤。这是英帝国主义对西藏军民进行的一次野蛮、无耻的大屠杀。

  1904年4月11日和7月6日,西藏江孜两度失陷。8月3日,英军闯入拉萨。圣洁的古城拉萨,千百年来第一次遭到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在英军闯入拉萨前数日,达赖十三世已率领少数亲随,离开布达拉宫,取道青海逃往外蒙古。由于给养和通讯得不到保证,英国侵略军于1904年9月下旬离开了拉萨。

  “在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活动中,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历时最久。它的两次侵藏战争都是赤裸裸的武装侵略。”胡岩说。

  用心、伎俩昭然若揭

  胡岩认为,通过两场侵略战争,英国人扩大了他们在西藏的影响。历史上西藏僧俗上层中亲英派的出现,就是从此开始的。此外,英帝国主义者经过侵藏战争之后,认识到无法靠武力来征服这片高原,因而在西藏僧俗上层中培植亲英势力,怂恿西藏与中央政府对抗,试图用这种办法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将其变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或者附庸,变为保护英属印度东北边境的一个“缓冲区”。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帝国主义当年犯下的侵略罪行,鼓动“藏独”的图谋以及其注定失败的命运,是中外共睹的清楚事实。它不仅永远写在世界屋脊上,也必然给当今世界带来深刻的警示。

  (据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