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繁花似锦满城春·第26届洛阳牡丹花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夜之间,万盆牡丹迎风绽放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午夜洛城扫描”系列报道之十五
一夜之间,万盆牡丹迎风绽放
——牡丹花会开幕庆典现场牡丹之幕后新闻揭秘
  涂药是个细致活。
  盛开的牡丹为开幕庆典添彩。
  掌握湿度很重要。
  记者 程奇/文 记者 赵朝军/图

  昨日上午,倍受市民关注的河南省第26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庆典,在新区体育中心广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现场一时成了牡丹花的海洋:造型为“盛开的牡丹”和“奥运五环”的巨型舞台,由1万盆迎风绽放的牡丹装点而成,“洛阳红”、“赵粉”……雍容华贵的各色牡丹迎着微风,频频向现场观众“点头示意”。

  8日晚上,记者亲眼看到,开幕庆典的这1万盆牡丹还是青涩的花蕾,次日凌晨,却朵朵迎风绽放!一夜之间,这恍若“耍魔术”般的变化,究竟是怎么来的?

  催花现场:又闷又热,浑身汗津津的很不舒服

  开幕庆典这1万盆牡丹的栽培、摆放,均由神州牡丹园负责。8日晚9时,天上下着细细的小雨。然而,当记者走进蒙着神秘面纱的牡丹催花大棚时,外面细雨带来的清爽,顿时荡然无存——刚刚进门,一股湿热的暖风扑面而来,记者戴着的眼镜,顿时变成了“磨砂玻璃”——模糊不清。

  停了一会儿,记者定睛观察:这个长方形的温棚,大小约700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短,显得狭窄、低矮。原因很简单,硕大的玻璃顶棚,由北到南呈弧形,越朝南,顶棚高度越低,最矮的地方,人得弯着腰走路。

  牡丹园技术部经理李超介绍说,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尽可能地让所有牡丹既能充分享受到明媚灿烂的阳光,又不受风刮日晒之苦。整个大棚里面,最显眼的,就数一列一列的盆栽牡丹了,整整齐齐地排成200多列。此时的牡丹,大部分含苞待放。

  在温棚呆了十来分钟,记者渐渐觉得又闷又热,仿佛呆在蒸笼里,浑身汗津津的,很不舒服。记者这才注意到,在温棚两侧,各装着两台立式空调,空调上显示的温度是26℃。李超介绍说,根据技术要求,温棚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5℃至28℃,湿度则应保持在40%至80%,温棚内装有温度计、湿度计,24小时有人监控。

  “鞠躬心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头昏眼花心发蒙

  “今天晚上,是牡丹开花最最关键的时候!”李超解释说,“这1万盆牡丹必须在这一夜之间全部绽放,为了开幕式用花,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23时23分,记者在另一温棚里,看到数十名花工正站在牡丹花丛中忙得不可开交。大部分花工,都是左手持着一个盛有无色液体的水杯,右手拿一根毛笔在液体中蘸一蘸,然后往一个个青涩的牡丹花蕾上细心地涂抹一周,涂抹一趟(约20盆花)需五六分钟时间。

  “咦?你这个活儿,看起来轻轻巧巧,怪好玩的。”记者笑着和花工谭莹搭讪。“你说的怪轻巧!”一直弓身涂抹的谭莹直起身来,疲惫地将后背向后仰了好几次,她擦擦额头的汗接着说:“这个活儿叫涂药,是‘花工活儿’中最累人、最出力的。”

  一位名叫王逸轩的花工干累了,拿起一个巨型水杯“咕咚咕咚”猛灌一阵,然后用手抹一抹嘴对记者说:涂药的姿势“最拿捏人”!花工必须始终保持“鞠躬”的姿势,比士兵走正步还难受。为何始终保持“鞠躬”姿势?谭莹比划着说,如果笔直地站着,手中的毛笔够不着花蕾;如果蹲着,一来花丛的间距太小,二来换涂另一盆花时还得站立、再蹲下,不断反复,反而更累。

  花工们每天连续涂抹八九个小时是什么感觉?王逸轩说:“‘腰酸背痛腿抽筋,头昏眼花心发蒙’,这14个字,可以准确地形容花工在湿热的环境中连续‘鞠躬’的感受。”

  专家详解“牡丹促成栽培技术”

  记者最感奇怪的是:生性高傲的洛阳牡丹,连武则天的“圣旨”都不听,园艺师用了什么法儿,让牡丹乖乖开花?李超解释说,这种催花方法,学名叫“牡丹促成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人工模拟生长环境,让牡丹提前经历从寒冬到暖春这一气温变化过程。一般来说,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牡丹,从长出“花芽”(枝干出现褐色的凸起物)算起,需要经过萌动期、小风铃期、大风铃期、圆桃期、初开期五个生长期,需要五六十天,才能完全绽放。要实施牡丹催花,就要从牡丹长出“花芽”时,将牡丹装盆、修剪。修剪是个技术活,花工需要把病枝、弱枝统统剪掉,这样才能“留壮枝,开大花”。

  为确保开幕式用花,神州牡丹园提前准备了1.6万盆牡丹,将它们送进5个钢结构玻璃温棚。进入温棚后,园艺师需要两种手段“催花”:一是物理手段,人为地制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环境;二是化学手段,园艺师需要精心配制生长激素和根基营养液,花工不断往花蕾上涂抹,刺激开花,控制花期。

  目前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为何仍需催花技术?李超解释说,像牡丹花会开幕式,需要1万盆牡丹在同一时间开花,自然生长的牡丹的生长期参差不齐,不易调控,这就需要用“牡丹促成栽培技术”,准确无误地控制花期。

  早在清代,洛阳人就利用“独轮车”来催花

  “催花技术,在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就有花农尝试牡丹催花技术。清代,就有花农冬天往广东卖牡丹。”李超说。

  记者顿感好奇,连忙追问:“清朝时还没有空调,怎样保证牡丹开花需要的温度?”李超说,用“独轮车”升温!听洛阳老一辈花农讲,早在清代,每年农历十一月,总有一些花农,用独轮车或者牛车,装上一车露出“花芽”的牡丹,成群结队地往广州运。越往南,气温越高,花农们推着车慢悠悠地赶路,正好让牡丹经历从寒冬到暖春的自然生长过程。由于路远、交通工具落后,花农们赶到广州时,往往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此时广州的温度较高,花农再适时浇水,促使牡丹开花。“牡丹开花时,正好在春节前几天,在当地根本不愁卖。”李超笑着说,“一辆独轮车,能运1000多棵牡丹,在当地卖了钱,除去成本,回到洛阳还能买一亩多土地呢!”

  趣闻:洛阳牡丹爱喝“二锅头”?

  9日凌晨1时32分,记者在温棚采访时,在一个角落发现了6个带有“红星二锅头”标签的酒瓶,和一个装“二锅头”的纸箱。记者笑着问:“是不是花工干累了,还要‘喝两口’解解乏?”李超神秘地笑着说:“这酒不是让人喝的,而是让牡丹花‘喝’的。”他解释说,要“催促”牡丹开花,需要向每个花蕾上一遍一遍地涂抹生长激素。赤霉素是洛阳园艺师用的最多的一种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只有在含有酒精的液体中,才能完全溶解并发挥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不用酒精?”记者追问。

  “市场上的工业、医用酒精,挥发太快,浓度不好掌握,对牡丹生长也不利。我们尝试了很多办法,发现用‘二锅头’最易让赤霉素溶解。每年,光神州牡丹园的催花牡丹,就要喝十来箱‘二锅头’。”李超说。

  “集体主义”:万盆牡丹齐绽放

  9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神州牡丹园,走进各个温棚里一看,这1万多盆牡丹,果然在一夜之间全部绽露芳容,花瓣娇娇嫩嫩、鲜鲜亮亮的,让人看着就喜欢。

  刚干了一个通宵,谭莹、王逸轩等花工眼角发黑,行动较8日晚也缓慢不少。“累坏了吧,赶紧歇一会儿!”记者建议。“活儿没干完,歇不成呀!”谭莹说,“我们上午要一盆一盆地挑选牡丹,下午要用车拉到新区体育中心,晚上还要按照规定摆放,还得忙一个通宵呀。”李超正和200多名花工一起,忙着挑选花朵硕大、色彩艳丽的鲜花。他笑着说:“俺的1万盆牡丹,马上就要摆到‘台面上’,为此我们心里又美又紧张。”

  10日上午7时,记者赶到新区体育中心广场时,发现这1万盆迎风绽放的鲜花,已经被摆放成“盛开的牡丹”、“奥运五环”等造型,就好像一个个美若天仙的“新娘”,娇羞可人地走下花轿,静静地等待“新郎”的由衷赞美……连续忙碌之后的花工们,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这才彻底放松下来。李超已经斜靠在卡车的副驾驶靠背上,打着呼噜睡着了;王逸轩干脆睡在满是泥土的卡车车厢里,嘴里的“哈喇子”流出老长……

  如果您的身旁有深夜或凌晨艰难谋生的朋友,或者您或您的朋友的夜班比较特殊,请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或13837962022告诉我们;如果您是夜间营业或通宵营业的老板,不管是什么行业,也欢迎向我们提供反映洛阳丰富夜生活的素材。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核心提示:咱洛阳老百姓,对“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几乎人人都“背”得滚瓜烂熟:相传,一年寒冬,武则天欲游上苑,发出圣旨:“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位女皇,霸道地命令百花必须在一夜之间绽放。众花不敢违抗,遵命盛开,只有牡丹拒不开花,被武则天贬到洛阳。有趣的是:高傲的牡丹,可以勇敢地拒绝武则天,却乖乖地听从我市牡丹科技人员的“指令”,仅仅一夜之间,万盆牡丹青涩的花蕾突然迎风绽放,娇嫩欲滴的花朵点亮了人们的眼睛——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很多人听说过催花技术,但真正见过牡丹“催花”现场的,恐怕人数寥寥。8日深夜,本报记者走进神州牡丹园,和技术人员、花工一起“催花”,为您现场打探了不少“独家机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