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英杰)
昨日下午,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在偃师体育场上演:洛阳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洛大鼓后继有人,第三代传人陆四辈在这里喜收新徒。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艺人。第二代传人有“说书状元”之称的张天倍,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第四代传人段介平等也曾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四辈是被国家命名的河洛大鼓杰出传承人,生长于河洛大鼓演唱世家,自幼跟随祖父和父亲学艺。上世纪50年代,他进入我市曲艺队,师从一代名师张天倍,起艺名杏林,后在演唱和伴奏技艺方面成就斐然,成为一代名师。上世纪70年代,他和名艺人段介平先生一起合作,3次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为洛阳争得了荣誉。目前,老先生尽管已经退休在家,却一直关心曲艺事业,整理出河洛大鼓书帽50余个、中篇段子40余个、长篇大书7部。
陆四辈这次收的两个徒弟也不简单。男徒弟刘威今年28岁,伊川县人,现为新安县曲剧团副团长。2005年,他参加洛阳市首届曲艺节,曾获一等奖。女徒弟滑国霞29岁,偃师市人,原在偃师市曲剧团工作,曾在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获得两次擂主。
目前,河洛大鼓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长期坚持演出的老艺人在其发源地偃师市不超过10人。陆四辈此次收徒,不仅是河洛大鼓艺术薪火相传的象征和体现,更为洛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