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繁花似锦满城春·第26届洛阳牡丹花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在洛阳宣布皈依佛门
广告
于魁智:牡丹城里说“国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4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于魁智:牡丹城里说“国粹”
记者 孙梅芳 通讯员 余坤山
于魁智表演起来如痴如醉。 寇兴耀 摄

  牡丹花事正浓,被誉为“当代京剧领军人物”的于魁智再次带着“国粹”京剧来到洛阳,参加“国税之春”京剧演唱会。14日,于魁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言语间,再次让我们领略了他戏里戏外的精彩人生。

  “领军人物”的痴迷

  “向来痴,从此醉,余音袅袅,细品其中味”。于魁智迷恋京剧,从10岁起,迷恋了近40年。戏迷中,数不清多少人因为看了于魁智的戏而迷上了京剧。

  于魁智的实力与其在当今京剧界的地位,恐怕谁也无法否认,由于他在京剧的继承和发扬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有人把他奉为当代京剧界的领军人物。然而他的成绩却来之不易。

  于魁智10岁开始学习京剧,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均打下扎实的基础。他13岁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任主角,连演百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从此他深深爱上了这一行当。

  16岁时,于魁智放弃在沈阳京剧院的工作,到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进中戏后,他得到了叶蓬、李世霖、王世续等教授的亲传。1982年,他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同时被中国京剧院一团选中。

  在一团,他先后得到过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孙岳、冯志孝、刘长瑜、杨春霞等前辈艺术家的提携,更得到李鸣盛、茹元俊、曹韵清、祝元昆等名师传授杨派、李(少春)派剧目——《奇冤报》、《响马传》、《野猪林》等。从1987年开始,于魁智红了起来,成为喜欢京剧的人们心中的明星,成了不喜欢京剧的人们眼里的名人。

  于魁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中国第一老生”等。

  和洛阳有着不解之缘

  “尽管洛阳是豫剧之乡,但京剧在这里也很受欢迎。”于魁智说,由于被河南省国税局聘为“河南税收宣传形象大使”,这两年,每到牡丹花会他都会到洛阳演唱京剧。在洛阳,他有很多戏迷,他和洛阳的朋友经常通过电话和邮件往来,也有洛阳戏迷到北京看他的演出。

  于魁智说,河南是戏曲大省,很多剧种在这里发扬光大,戏曲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豫剧是大剧种,在洛阳不仅有多名演员在中国戏曲节、“梅花奖”中夺冠,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多年前,于魁智结识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于魁智说,马金凤老师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一直是他学习的楷模,每次和马金凤老师同台演出,他都会主动找马老师交流,只言片语中,就能体会到马老师精湛的艺术造诣、高尚的艺德。

  提起洛阳,于魁智赞不绝口。他说,洛阳是13朝古都,又有牡丹花城的美誉,早在上小学时,他就从书本上领略了洛阳的风采。这两年看到洛阳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可谓既有古都的丰厚底蕴,又有现代城市的时尚靓丽。他说,他走过许多城市,搞艺术的人追求的是完美,而洛阳堪称一座完美的城市。

  让京剧豫剧一起发扬光大

  令于魁智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喜爱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大学生还专门为他建立了“美哉,于魁智”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热爱京剧。

  于魁智说,今年对于我们国家有许多好事,目前正举国上下迎奥运,又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非常多。他带领的中国京剧院一团全年将有120场演出。

  他说,从京剧来说,过去“8亿人民看8部戏”,真的是京剧文化的悲哀。但现在不同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目前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他也特别愿意进入校园,让学生们从小接受“国粹”京剧的熏陶。

  除了演出,于魁智每年还给自己制定了创作计划。去年,根据山西民歌改编的交响京剧《走西口》获中国戏剧节“金奖”,目前他又在全力打造《天堂贵妃》、《风雨杏黄旗》等。

  于魁智说:“我想在自己声音最好、状态最佳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演戏,把自己最好的艺术表现呈献在尽可能多的观众面前。”

  他说,京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即便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生命力也非常顽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发展,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一定会显示其独特的艺术光彩。

  于魁智除了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外,足迹还遍及亚洲、欧洲及美洲。现在,豫剧随着《梨园春》走出国门,到欧洲表演,所到之处深受外国观众喜爱。

  他说,豫剧和京剧都是大剧种,但从旋律和表演内容上来说,豫剧更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京剧、豫剧应取长补短,共同发扬光大。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