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全球青年服务日”设在每年4月,这个一年一度的全球活动,在2000年4月由33个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共同发起,以鼓励和引导青年人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动员青年以各种方式为地区、社会及国家作贡献。
我国许多地方建立有志愿者、义工等机构,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也在默默为社会进行着不计报酬的服务和贡献。他们中不乏柔弱的纤纤女子。洛阳,也有这样的义工,这个4月,我们走近她们——
也许你听说过青年志愿者,但会觉得他们离你的生活很远;也许你知道义工是义务劳动者,却不知道他们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
近日,记者走近了我市志愿团体的几名女性志愿者,她们都在为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尽着自己的力量。尽管在她们眼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情,在她们身边,还有许多好姐妹、好兄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
把助学进行到底
志愿者:耿军玲 42岁 一拖集团职工
|
耿军玲 |
耿军玲看起来特别年轻,让人想象不出她的真实年龄,我相信这和她有颗善良的心有关。
前年10月,她在网上看到我市一个志愿者团体发布助学调查活动,当时对志愿者这一概念非常模糊的她就抱着玩玩看的态度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头一次走访是在嵩县九店乡,当她走入一户农家了解情况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的心为之一颤。14岁的女孩褚艳艳正在院子里拣香菇,天气正值深秋,她光着脚丫子,裤腿湿了一半,那是她过河拾柴时打湿的。而她身后,站着她那又傻又哑的母亲。调查结束后,大家商议助学对象时,耿军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褚艳艳,为她支付了1年的助学款800元。
从那以后耿军玲开始热衷于志愿者活动。她印象深刻的是前年冬天,她和一队义工乘汽车去乡下进行助学调查,而另一队义工则骑摩托车前往。回到集合地点,他们左等右等不见另一队人马赶到,事后才知道,由于天气寒冷,那队义工只能骑一段停一段,捡些秸秆烧火取暖后继续赶路。说起这些,耿军玲的眼圈红了。
去年9月,耿军玲又资助了嵩县黄庄乡的高中生铁红晓。铁红晓的父亲瘫痪在床,靠母亲下矿干活维生,他还有个上大学的哥哥。耿军玲资助他一年2600元的助学款,让他安心读书,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耿军玲是团体中“信使团”的一员,负责和接受资助的学生们通信。她总是字斟句酌,写一封信想了又想,不满意从头再写。嵩县实验中学的张延歌和她无话不谈,亲切地称她兰姨。寒暑假时,她还邀请延歌到家里小住,带她到公园游玩。
在耿军玲的影响下,办公室的两位女同事也加入了资助贫困学生的行列。
感言:给别人一点帮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再碌碌无为,而是充满了意义。
帮困助残内心充实
志愿者:沈云 37岁 洛玻集团干部
|
沈 云 |
沈云一再强调,自己做的事是志愿者的共同行动,却让她一个人在报纸上露脸,她感到惭愧。
沈云告诉我,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就是被其他志愿者的行为感动的。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河洛志愿者协会的消息后,连续两年她都在关注着这个团体。她感叹这些人的可爱与无私,去年春天,她主动申请加入协会。
由于老公在外地工作,孩子需要照顾,她选择了城市里的帮困助残活动。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冒着炎炎烈日,沈云和同伴按照我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走访一户户残疾人家庭,想帮他们实现小小的心愿。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