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身世成谜 洛阳“上海孤儿”知多少
新闻网广告
爱心互动 志愿者救助“怪病”少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洛阳‘上海孤儿’寻亲江苏”系列报道之一
身世成谜 洛阳“上海孤儿”知多少
记者 邓德洪
  多少次梦里回故乡,醒来唯有泪千行。

  为了帮助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送养到全国各地的孤儿寻亲,享誉全国的“寻亲大姐”吕顺芳和江苏省有关部门即将在省内南京、宜兴、无锡、泰州4个城市举办一系列大型寻亲会。本报昨日以“寻亲江苏 莫失良机”为题,披露了这条宝贵的寻亲信息,在广大市民尤其是当年被送养到洛阳的孤儿群体中掀起巨大的波澜。

  洛阳“没人能说得清楚”

  很多读者都很好奇:半个世纪前,中国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状况,尤其是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尚在襁褓中的小孩被送养到全国各地,其中又有多少被送养到了洛阳?

  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昨日先后走访了市儿童福利院、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希望找到答案。遗憾的是,前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虽已成立,但当年并未参与外地孤儿接收工作,故知之不详,而后者由于洛阳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曾几经调整,加之相隔时间太长,当年的档案资料管理也不完善,故几乎一无所留,而且知情者如今大多已不在人世,所以“没人能说得清楚”。也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到这两处打探寻亲信息的孤儿尽管不在少数,但最终都不得不失望而归。

  昨日上午,在紧急连线江苏“吕大姐寻亲网”后,经吕顺芳指点,我们联系上了网站管理员“江河水”。此人本名叫王海庚,今年56岁,也是当年从江浙一带被送养到外地的一名孤儿,在多年的寻亲过程中,他对半个世纪前的那段历史熟稔于心。

  当年这样被遗弃各地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曾连续3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人多地少的江苏、浙江、安徽一带遭受的洪涝灾害更重,粮食的匮乏超出了当地农民所能承受的极限。一些贫困家庭无力养育初生的婴幼儿,只好含泪将孩子遗弃在火车站、码头、工厂和福利院门口等地方,希望孩子能被一个能吃饱饭的人家收养。

  1959年年底,南京、无锡、常州、温州等地几十个福利院已经聚集了3000余名弃儿、孤儿。迅速增加的弃儿和孤儿,令这些福利院不堪重负。当这股洪流最终汇向上海,上海的福利院也随即人满为患。

  上海已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弃儿,从外地急调奶粉,派人赴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动员当地群众来领养,这些都难解燃眉之急。为减轻当地福利机构的负担,国家民政部门与内地一些城市的民政部门联系,决定把部分弃婴陆续运往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由当地民政部门联系收养人抚养。1960年前后,来自苏浙皖各地的弃儿开始沿着铁路线、车轮所到处寻找新的栖身之所。从上海到全国各地,凡火车、汽车所到之处,均接收了人数不等的弃儿。据保守估计,其总人数至少有5万人。今天,他们被统称为“上海孤儿”。

  洛阳先后收养2000多名

  据王海庚估计,从1958年至1965年,先后有2000余名“上海孤儿”被分批送到洛阳,其中以温州籍“上海孤儿”最为集中,从1958年至1960年,总共有10余批600余名弃儿被送到了洛阳。

  在当年来洛的火车上,这些睡在襁褓中的“上海孤儿”,衣服上缝缀有统编的号码,而在洛阳火车站等候的收养人,手里也拿着民政部门所发的号码条,两个号码一对上,收养人就马上将孩子抱走,从此他们就成了一家人。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些“上海孤儿”之后的具体去向,成为了难解之谜。

  “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想‘家’,也想‘妈妈’呀!……”“洛阳寻亲团”团长闫遂斌动情地说。截至昨日下午,除了“洛阳寻亲团”原有成员外,已有10余名现在洛阳的“上海孤儿”给他打电话,激动地表达了近期同去江苏寻亲的心愿。

  这些当年来洛时顶多一两岁的“上海孤儿”,来到洛阳之后的生存状况如何?数十年来,他们经历过怎样的寻亲历程?在即将到来的江苏寻亲大会上,他们能否实现跨越世纪的寻亲梦想?本报将与“吕大姐寻亲网”和江苏多家媒体联动,对他们的寻亲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