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文化·搜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鬼吹灯》落幕
影片误导观众歪曲历史?
李安筹拍
喜剧《小游戏》
李春波《小芳》
将搬上荧幕
荧屏鉴宝类节目亟盼打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黄石的孩子”来自陕西双石铺而非湖北黄石
影片误导观众歪曲历史?
  电影《黄石的孩子》海报。
  由中、澳、德三国联合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影片——《黄石的孩子》,日前在湖北黄石举行了全球首映式及慈善晚会,黄石因此名声大振。然而,事实上,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宝鸡凤县的双石铺,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在宝鸡市区及凤县,近日里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人们谈论中流露出惋惜之情:为啥事情发生在双石铺,而电影名字却叫《黄石的孩子》?凤县不满

  坚决反对电影歪曲历史

  陕西省凤县有关部门对于影片方造成常识性历史错误表示不理解。凤县文体局局长巨涛表示,坚决反对电影文化艺术歪曲历史的做法。他说,凤县文化馆有大量翔实的文字以及历史图片资料,去年几十位国际友人曾到双石铺考证过,这些都证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确实在双石铺。而且凤县一直将艾黎、何克的故居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是什么原因,弄错了故事的发生地点,影片就会误导观众和歪曲历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巨涛说,艾黎、何克故居是凤县的一大旅游景点,该电影的误导会给凤县旅游经济方面带来很大损失。凤县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其文化和旅游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电影上映之前,县政府已经决定投资500万元维修扩建艾黎、何克故居;而且还将投资1500万元建设一个工业博览馆,这个博览馆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红色工业历程”——“工合”在凤县的发展情况。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做具体的规划,预计2010年年初可建成。据史料记载,“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是抗战时期供应军需民用、支援长期抗战的后方军需基地。由于双石铺居秦、蜀、陇三省咽喉,战略地位突出,木材和矿产资源丰富,便成为“工合”发展的理想之地。

  源头追查

  外国编剧“偷懒”在先

  制片拒改片名终成错

  一部电影,开启一段历史回忆,为何发生在陕西凤县双石铺的事,会变成《黄石的孩子》?

  和电影《黄石的孩子》相关的书是《洋鬼子:乔治·何克的生平和传奇》,作者是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现任英国新闻集团国际公司董事,从事记者工作多年。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工作时得知了乔治·何克的事迹,经过多年搜集整理,将乔治·何克的故事编写成书。该书在今年1月份译为中文版本发行,书名为《黄石的孩子》。记者浏览该书发现,书中所讲述的何克(书中译为“霍格”)在中国的经历,有一段是在陕西双石铺任校长的经历。

  1997年,电影《黄石的孩子》的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第一次看到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的剧本,当时名字并不叫《黄石的孩子》,而是《苦海》。

  罗杰·斯波蒂伍德曾对为何将双石变成黄石作出解释:改编剧本时,电影编剧之一简·霍克斯利觉得“双石铺”在英文中很难发音,就把它简化为“黄石”。而她本人并不知道中国真有“黄石”这个地方,她认为拍摄时会改回“双石铺”。

  但到拍摄时,讲德语的几位制片人拒绝改回去,他们觉得这个地名不可能真有。“这是中、澳、德三国的联合制作,不幸的是,其中一个国家的一些地区不被另外两个国家了解。”斯波蒂伍德如是说。

  网上声音

  强烈要求更名

  记者19日在百度关于《黄石的孩子》的贴吧中看到,很多网友发帖为双石铺正名。一些网友对影片的不严谨发出声讨:“现在全世界都以为事情发生在黄石,这让当年何克帮助过的人怎么接受?强烈要求更名!”

  有法律界人士称,凤县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迫使制片方更正影片的种种错误,以便达到正视历史的目的。

  片方回应

  艺术作品不必较真

  一位网友发表评论说,对于地理硬伤,片方没有说“纯属巧合”,还兴致勃勃地在湖北黄石弄了个热热闹闹的首映式,大有误导之意,更加诡异的是,湖北黄石方面居然颇为受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跨文化背景下的误导闹剧。

  对于“误导”一说,中方制片人二勇表示:“这是部艺术作品,误导无从谈起,事件本身是很真实的。事件毋庸置疑,这就可以了。”

  《黄石的孩子》故事梗概

  《黄石的孩子》讲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来自英国的记者乔治·霍格正赶上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他为了告诉世界这场战争的真相,深入战场进行报道,之后机缘巧合地带领60多名中国孤儿沿着中国的古丝绸之路跋涉千余公里,越过雪山来到沙漠的边缘逃避战火……

  (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