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3版:本期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三国”人物健康启示录
春季上午10时晒太阳能“进补”
我国约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
男性患牙病可能增加不育风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诸葛亮不关心健康 曹操深谙养生方法 刘禅遭遇生长危机
“三国”人物健康启示录
本报记者 茹韶华

  据文献记载,诸葛亮和曹操的寿命相差12岁,一个54岁去世,一个66岁死亡。这是天命使然还是有自身原因?刘禅是刘备之子,又有诸葛亮当老师,为什么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赤壁之战场面 (影视资料)

  他们都是当时的风流人物,历史上对他们各种记载非常详细,因此后人从这些资料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现代人可借鉴之处。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专家徐立强认为,他们对健康的不同观点,最终影响他们的寿命,而刘禅不成材则是因为他的生长环境太差。

  劳心劳力累倒诸葛亮

  在举世名篇《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蜀国建立后,他以忠君扶蜀为先,日日夜夜为国家操劳,每每把自身的健康置之度外。用现在的话说,“每天不做操,平常不锻炼”,也没什么娱乐休闲的机会。可是,诸葛亮却少不了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这是既劳心又费神的事。他还习惯于早起晚睡,一生谨慎小心,不放心手下人做事,军中事无巨细,事事过问,整天弄得精疲力竭。这种身心劳累的负担,诸葛亮年轻时还能勉强对付,可是,一旦过了中年,就会显出快速衰老的征象。

  史书记载,诸葛亮的使者到了魏营,司马懿不问军中之事,只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忙闲情况。使者告诉他,诸葛亮向来喜欢晚睡早起。而且罚打20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处理,可早饭却吃得很少。司马懿听后马上得出结论:“亮将死矣!”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不久,在撤退途中,诸葛亮就忧虑呕血而亡。尽管有的史家怀疑史书的记载过于荒唐,认为诸葛亮这样有才华的人,不可能为司马懿忧虑得吐血,甚至丧命。

  但实际上,诸葛亮呕血而亡是极有可能的。以现代眼光猜测,诸葛亮晚年很可能得肺结核和肝硬化之类的病,因肺部疾病大咯血或肝硬化后期静脉破裂出血以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诸葛亮长期劳逸不平衡,营养与精力消耗不平衡,再加上后期政治上处境艰难,军事上进退维谷,因而造成心情上的郁郁寡欢,是他有可能罹患肺脏和肝脏疾病的原因。

  司马懿不是医生,可是他为什么能预测诸葛亮死期将至呢?原来都是诸葛亮的生活方式太不健康了。“晚睡早起,劳神劳力,不知休息,对健康的损害很大。”徐立强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证,即使要拼命工作,也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只有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才能“为国家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曹操再苦再累也养生

  曹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并没有同情他。书里描述,他的性格也不好,猜疑、残暴,离古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他只差了四岁,算得上“寿终正寝”。为什么这个反面人物比诸葛亮的寿命还长?

  其实,这是因为曹操和诸葛亮对健康的认识不同。曹操年轻时就习兵练武,“才力绝人”,按理说他的身体应该练得不错。

  他白天“讲武策”,夜间“思经传”,常倚案“卧视书籍”,因为学习劳累,他头痛病经常发作。不过他很讲究养生,也懂些医术。曹操身边有一大批医生,其中颇有名气的有庐江的左慈、谯郡的华佗、甘陵的甘始等人,他们常常给曹操提供一些养生的方法。

  《后汉书》记载,曹操按照甘始、左元放、华佗提供的养生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曹操也曾向当时的养生专家封君达询问养生要点,封君达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则几乎道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和现代的养生观比较类似,就是身体要多锻炼,不要吃太多,别喜怒无常等等。

  另外,曹操常年带兵行军打仗,艰苦的军事生涯,练就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体魄。《广志》说他以辽东红高粱作御粥。他在《苦寒行》诗中写道:“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以取薪,釜冰持作糜。”曹操喜欢喝粥,喝粥也成了他的养生小经验。《魏武遗令》说,曹操每当半夜,身体稍不舒服,等到天亮便喝热粥取汗,汗出以后,再服当归汤。

  名人之后刘禅遭遇生长危机

  据记载,刘禅当上皇帝时,年仅17岁。那是他还不会明白名人之后会给他带来什么。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按照两汉社会的“孝”风,这无非是叫刘禅与诸葛亮共处,凡事让着几分,似乎诸葛亮亦当仁不让,大权独揽。

  诸葛亮北伐前夕,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意思是说诸葛亮走之前,专门找人看管他,说他“朱紫难别”,好坏人不分。

  一个成年人,继位皇已有5年,为何得到这样的评价?而在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思是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可是,仅几年功夫,诸葛亮又作出另一番天壤之别的相反评价,把刘禅的智商贬得一塌糊涂。抛开政治因素,最有可能是刘禅的生长环境害了他。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他对刘禅的态度。在这封表中,诸葛亮一方面表达了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种种不谐的信息。例如,诸葛亮一再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他对刘禅的口气,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一个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诸葛亮大举北伐之时,是刘禅精力旺盛的年纪。按理,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使其以一个“见习”皇帝变成“在职”皇帝。可是,诸葛亮常驻于汉中,醉心于北伐,却不一心一意地辅佐和教导刘禅怎样治国,反而时时教训他。这样的生长环境对刘禅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最终,蜀国灭亡,刘禅成了亡国之君,还给后人留下了“乐不思蜀”的笑柄。“不宜异同”到“乐不思蜀”,这两种做法对刘禅来说是有害的,对现代社会的子女成长也是不利的,尤其是“乐不思蜀”这一种。

  反观当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了急剧膨胀的富人群体,并进而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富孩子”。先天优越的生存条件,为这些“富孩子”注入了别样的成长激素。有专家认为,太自我、太功利、太浮躁、太散漫、太无礼、太依赖……为什么这些孩子有这么多的弱点?原因是家境太优越。“富孩子应该穷养”,徐立强认为育子观念是否正确是孩子成才与否的重要条件。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