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洛阳新安县曾出过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文采卓著,位居高官,而且以孝义闻名,这个人就是赵弘智。
唐武德初年,大理卿郎楚之举荐他做了詹事府主薄,贞观年间,累迁至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史载,赵弘智出身官宦世家,早年丧母,事父以孝闻名乡里。
弘智生性孝悌,对待兄长弘安也如同对待父亲一样,自己做官的俸禄全部都交给兄长。兄长过世后,弘智悲恸欲绝,之后非常恭敬地侍奉自己的嫂子,用叔父的慈爱关怀抚育侄儿,受到大家的赞誉。
高宗永徽初年,高宗令赵弘智在长安百福殿宣讲《孝经》。当时各级官员、弘文馆学士以及太学儒者济济一堂,弘智畅言《孝经》的微言大义,详细讲述了五孝,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这五种等级的人所应行的孝道。针对众学士们提出的辩驳及疑问,他也都非常流畅地予以解答。
高宗大喜,希望弘智能为他阐释《孝经》的精髓以有利于治国。弘智就引了《孝经》中的一句话:“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也就是说,天子身边要有几个敢于进谏规劝他的臣子,这样即使天子统治无方,但也不至于亡国;而子女规劝父母的义务就如同臣子规劝天子一样,如果父母有不义的行为要勇敢地劝阻,这才是真正的尽忠尽孝。
高宗深以为然,赐予弘智彩帛名马,加官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