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课”挤占“副课”,抑制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网络图片) | |
这个学期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课程表上写着体音美等课程的课时里,他们却要面对语数外教师的谆谆教诲。
小学六年级:
“主课”抢占“副课”课时
前几天,家住延安路的许先生突然发现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在晚上收拾书包时,把音乐课本放在家里。而根据课程表,第二天上午第四节课是音乐课。“音乐课这个学期每周只上一次了,第二节改上语文或者数学。”面对询问,他的儿子回答说。
“为什么把音乐课减少了?”许先生非常奇怪。“还不是光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也有一节要改成外语或者语文,劳动课有时候也不上了。”儿子的回答让许先生大吃一惊,“老师说我们是毕业班,要把学习重点放在主课上,以免上初中以后基础差跟不上。”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市区的7所小学。在这些学校里,六年级的课表上都安排有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但在调查中,有3所学校的学生表示,这些课程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占。
“有些‘副课’是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就改成‘主课’的,有些是教师临时更改的。”不少孩子反映,六年级的学生时不时就面对一场小考,由于一节课45分钟有些紧张,不少“主课”教师就“顺便”把“副课”占用了。
“副课”教师:
我们的课成了“唐僧肉”
据了解,近些年来,虽然小学升初中已不再进行“入学考试”或分班考试,但一些学校在招收学生时,会查看该生的“小学生手册”。而一些“主课”的成绩自然会被当作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此外,很多学校为了使本校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会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对一些初中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评,甚至提前教授部分初中课程,以求赢得社会关注,方便来年招生,因此出现“主课”占“副课”课时的现象。
对此,一些学校的“副课”教师看得很开。西工区某小学一名音乐教师说,最近几年,每到六年级时,一些“主课”教师就会到办公室来找她“调课”。所谓“调”,实际上是“一借不还”。而另一位音乐教师表示,尤其到了下半学期最后两个月,这些“副课”基本上就全停了。“我们的课好像‘唐僧肉’一样,语文、数学和外语教师都会来要。”这位音乐教师说。
除了停课之外,一些“副课”教师说,到六年级后,学校会要求他们少留或者不留作业,“以便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来学‘主课’”。
家长和学生:
有支持,有反对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学校的领导表示,学校调课,也与一些家长的要求有关:“他们说上‘副课’没啥用,不如多腾出时间让孩子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记者在部分小学门前采访了一些家长。在22名被采访的家长中,支持和反对的家长各占一半。“反方”的理由很充分。市民李先生表示,课程设置有其合理性,天天让孩子学语文、数学、外语,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齐女士认为,音乐等“副课”可以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压力中得到适度放松,对于培养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帮助。
“正方”则大多提到了高考这一问题。秦女士说,语文、数学和外语是高考中的3门“主课”,无论孩子以后学文学理,这3门课程都很重要,因此,“多学点没啥”。而朱女士则认为,孩子回家总是在玩,因此上学就要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唱歌画画之类的东西,实在没什么意思”。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也有一些孩子支持多上“主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胖墩儿”讨厌上体育课,还有一些孩子对音乐、美术等课程感到厌烦。
有关部门:
增减科目不符教学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杨会鼎表示,在市教育局下发的《洛阳市全日制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计划》上,说明中的第七条明确规定: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本计划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不得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一些学校或教师这么做,是明显不合适的。
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主任李玉峰表示,每个学期初,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对该学期的课程进行安排,其中对“副课”每周的课时都作出明确要求。
在《洛阳市全日制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安排》一表中,记者看到六年级每周“副课”的课时具体如下:社会、自然、音乐、美术都是两节,写字(书法)和劳动各1节,体育3节。除此之外,六年级每周还要安排班队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和健康教育等活动课教学内容。
李玉峰说,这些年来,除了“副课”之外,教研室对活动类课程关注较多,要求各学校给予重视,要把班队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和健康教育等列入课表,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此外,他们在小学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李玉峰说,其实,这些课程都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应当予以偏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