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赫赫武状元 挥毫留名匾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5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匾额背后的故事
赫赫武状元 挥毫留名匾
记者 孟国庆
  记者 陈占举 摄

  匾额状况:“睦邻慈幼”匾,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武状元、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牛凤山所题。匾长188厘米,宽93厘米。上款为“赐进士出身、癸巳科状元及第牛,为永丰李先生之妻牛氏懿范,众亲友仝拜”,下款为:“大清国同治十一年阳月下澣谷旦”。匾文阴刻描金,题款朱红阳刻,边框上雕刻着“五福捧寿”的图案。

  专家评析:这是目前我市发现的唯一由武状元所题写的匾额,书法用笔精健含蓄,章法规整稳妥,却并不拘泥,由此可见牛凤山确是文武兼备。此匾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河洛名匾之一。

  自古以来,舞文弄墨都是文人骚客们的事儿,像题匾这样风雅的事情,一般跟武官扯不上关系。但在孟津县送庄乡发现的这块“睦邻慈幼”匾,却是由河南的武状元牛凤山亲笔所题,正因为少见,所以显得尤为珍贵。

  一个武状元,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在其66岁高龄时,为何突然拿起笔来题字?他为谁题字?围绕着这块匾,有着“九连环”一般的谜团。

  在现在巩义市河洛镇明月坡村有一座状元府,正是当年牛凤山的府邸,它依山而建,古朴幽静,远远望去,虽谈不上雄伟壮丽,却也高大挺拔,气势非凡。

  现在的状元府已经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关于牛凤山的种种传说。

  牛凤山的先祖叫牛巨川,是个医生,住在穆沟,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那时,他发现在现在的状元府所在的这山窝里头随便扒扒,就能扒出一片地,随便种点啥,就能有个好收成。

  牛家就搬了进来,不仅在这里住得好好的,还出了一武一文父子状元和传牍,那就是道光年间癸巳科的武状元牛凤山和他的儿子、同治四年的乙丑科殿试二甲第一名牛宣。

  牛凤山能中武状元,一是因为他力气大,二是因为弹弓准。

  武状元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全国“武术冠军”。武科与文科一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殿试先试皇帝钦定的三条策论题目,然后比技勇,也称为“外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合格者再试开弓、舞刀、掇石。

  拉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和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考试者可以自选。刀分120斤、100斤、80斤三号,试刀者应先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第三项是举石石质,即专为考试而备的长方体石块。石石质也分为三号:头号300斤,二号250斤,三号200斤。考场还备有300斤以上的“出号石石质”。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石质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石质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道光皇帝十分崇拜有力的人,对拉弓也非常偏爱。他说,武举还是应该以外场比试为主,其中弓力强弱,足以来判定优劣,像马射、步射,能合格就行了。

  说来也巧,道光皇帝说这番话的时候是1833年,这一年27岁的牛凤山参加武举并进入殿试。当时参加殿试的人没有一个敢选用“出号弓”。而道光偏偏就想看看大家拉“出号弓”,等来等去没人“表现”,皇帝坐不住了,他看到牛凤山和孙和平力气都比较大,就点名让他们试试,结果两人都拉开了“出号弓”。

  可是状元只有一个啊!牛凤山就拿出弹弓,在桌子上放一个盘,盘里摞着100个道光制钱,牛凤山一弹弓一个制钱,当弹弓子把最后一个钱揭出来时,盘子还没有碎。这是牛凤山的绝活儿,叫“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这一招一亮,所有的对手都服了。

  自宋朝以后,历朝都是崇文抑武的政策,文科举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都叫“进士及第”,二甲称为“赐进士出身”。可是武科举即便是状元,也只能叫“赐进士出身”,比文状元要低“半格”,所以在“睦邻慈幼”匾中牛凤山也自称“赐进士出身”而不能用“进士及第”。

  后来,牛凤山一路官运亨通,先后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后因功晋封总兵(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军长。

  牛凤山因病离职还乡后,为家乡沿黄河群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黄河暴涨,收成大减,人民纳赋困难,牛凤山以自己的名望通过知府将灾情详奏抚院,免了赋税。1880年牛凤山去世,附近二十五村村民感念牛凤山的恩德,专门立碑记之。

  说到题匾,倒是牛凤山的儿子牛宣,书文俱佳,巩县大富豪康百万家的许多碑文、匾额,就是由牛宣撰写的。那么,写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睦邻慈幼”匾,为何是由已经66岁高龄的牛凤山题写,而不是牛宣呢?从匾文内容看,获赠此匾的老寿星是个女性,也姓牛,但她跟牛凤山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孟津征收此匾时,已经没有人能回答清楚了。

  匾上还透露出不少信息:牛凤山在匾中并未具全名,并用了“众亲友仝拜”的字样,这个牛姓寿星肯定是牛凤山的长辈;能请动一个告病赋闲的“二品大员”远赴江西永丰县拜寿,并写出这样带有赞美意义的话,老寿星如果不是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就应该是牛凤山的至亲;而在众多前来拜寿的亲友中,又以牛凤山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因此,众人一致推选牛凤山来题匾……

  这些,也都是后人的分析和猜测,而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沉睡在坐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穆沟村东北的墓地里的牛凤山才知道了。

  匾额是洛阳重要的历史瑰宝。为了充分挖掘匾额的价值,加强匾额的保护,展示和弘扬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本报联合市民俗博物馆推出了“匾额背后的故事”栏目。如果您的单位、您的故乡、您的家中存有历代珍贵匾额,请与我们联系,本栏目热线电话为66778866、13503797759。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