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 摄 |
|
前不久,在“宏观调控下的中原地产”报告会上,建业住宅集团董事长胡葆森抛出一番言论,令在座者内心震动较大。他说,国家紧缩银根,使开发商的贷款渠道变窄,使房地产开发的门槛变高,在3年到5年内,房地产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实力排在前20位的开发商将占有60%到70%的市场份额,中小开发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他们应该未雨绸缪,主动迎接挑战。
面对“钱荒”,中小开发商能否华丽转身?能否成功抗击惊涛骇浪、游向“生存的彼岸”?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房地产专业人士。
现状:部分开发商面临“钱荒”窘境
洛阳精顺房地产策划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雨表示,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市部分开发商出现资金紧张情况,即“钱荒”,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可谓生死攸关。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去年“9·27新政”以来,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观望氛围,成交量比去年同期有所萎缩,开发商资金回笼相对放缓;
二是国家开始执行的货币从紧政策,使开发商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贷款)的难度相对加大,尤其是对商业类产品支持力度大大下降。
三是前期拿地成本加大。通过拍卖获取的土地由于参与的开发商增多,地价越抬越高。就好比买房客户去年30万能买四室的房子,今年同样的钱只能买到二室。
四是来源于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涨价的压力,导致开发成本超出原来预算。
这预示着今年拥有较多土地储备和在建项目的开发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开发商,甚至将要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夏雨说,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中小开发商还要应对大型地产军团的不断冲击,遭遇市场激烈竞争的威胁。近年来,外来开发商大举进军洛阳房地产市场,先是建业、顺驰、泉舜、盛世弘强、宝龙、中弘等,后是东方今典、中亚、银润、美基、恒大、娃哈哈、名门等外地房地产企业纷纷登陆洛阳,且部分为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米的大型项目,市场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白热化态势。因此,中小开发商面临两面夹击。
近期,洛阳房地产市场势必会有一次剧烈的洗牌。就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中小开发商在开发完手头的项目后面临拿不到地的窘境,有的开发企业开始转型,有的开始真正引入投资方,有的将目光锁定在我市县域市场,有的开始尝试异地开发之路。
突围:三种路径通往“生存彼岸”
对于中小开发商面临的危机,胡葆森给出三条突围路径。
路径一:跻身20强,塑造品牌
既然只有强者能生存下去,那么就努力使自己成为强者,跻身洛阳房地产市场的20强,如此便能站稳脚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成为房地产20强,必须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品牌的形成一靠产品,二靠服务。中小开发商要想成为品牌地产企业,必须在楼盘品质上下工夫,不断更新,不断升级,精益求精,还需始终保持卓越的服务。这一定要有品牌战略计划的支撑。
比如,洛阳中弘置业有限公司,刚开始在涧西开发的项目中弘·恒泰苑知道的人不多,而其开发的第二个项目中弘·湖滨花园,中弘公司为了全面提升楼盘的品质,斥资百万元建设它的内部园林景观;为了使绝大多数的业主都能看到湖景,中弘公司在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上煞费苦心。始终如一地对楼盘品质的打造与对服务的极致追求,加上善于宣传,不断提升公司与楼盘的形象,中弘公司终于晋级为洛阳的品牌房地产公司。
路径二:谋求联合,实现共赢
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毕竟是少数,中小开发商还是占多数,在“钱荒”的困境下,中小开发商可以走联合开发的道路。一块地,面积太大,一家开发商没有那么多的钱“吃下它”,可以合纵连横,两家或三家联合买下,扩大实力,一起开发,实现共赢。我市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苑泰、宏居两家开发商联合开发的水榭王城项目就比较成功;福建商会和温州商会的骨干力量组成了洛阳福温联合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紫金城项目依托两大商会资源,无论商铺的销售还是经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见联合开发,不仅是资金的累加,更是优势的互补与资源的整合。因此,中小开发商宜强化合作意识,切不可一味追求“个人英雄主义”。
路径三:进军县域,主动撤离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土地的日益稀缺,我国一线、二线城市的开发商都纷纷向三线、四线城市转移,而三线、四线城市的一些开发商则开始向县域市场(有的是县级市)进军,有主动撤离,也有被迫迁徙,这可以被称为“梯次逃离现象”。
洛阳的中小开发商应该看清市场走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钱荒”带来的生存危机,积极谋划,主动进军县域市场,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据记者了解,我市县域房地产市场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栾川、偃师、嵩县、伊川等区域都有不少楼盘建设与销售。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分得更多的蛋糕。
其实,中小开发商求得生存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主动奋进,积极进取,前方仍是一片美丽的蓝天。
本刊记者 刘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