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个多月,全球米价暴涨从东南亚地区蔓延扩大,席卷从北美至非洲的广大地区。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却表现出显著的免疫力。全球米价震荡之下,国内米价波澜不惊,主要得益于国家始终坚持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等长期政策,得益于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得益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
米价关天:牢牢抓紧“米袋子”
国内“米价”基本稳定,首先得益于我国长期坚持的省长“米袋子”负责制等大政方针的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对我国粮食供给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遍重视农业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目前,稻谷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品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17%,虽比印度少一些,但单产高,总产一直居世界首位,约占31%。
稻米是一个敏感品种,改革开放30年里,市场粮价数次大起大落,均因大米供求波动引起。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我国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已占到60%,稻谷总产量中的86%用于口粮消费,可以说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过去20年,我国城镇大米消费量增加了80%以上。
“目前国际上大米贸易量总共只有我国消费量的1/6,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稻米坚持自给自足,维持一个远远高于国际水平的库存意义非凡。”
稻农为本:粳稻最低价收购
国内“米价”基本稳定,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稻农已达1.58亿户,约占农户总数的64%,共6亿多农村人口;稻谷是涉及“三农”面最广的粮食品种,也是产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稻谷是我国“兴农业、稳农村、富农民”的主要粮食品种。
我国大米供求的区域性矛盾一直存在,如东北地区是我国粳稻主产区,去年粳稻商品量达到2000万吨,由于存在运力瓶颈制约,粮食丰收了运不出去,卖不掉,价格往下掉。前不久,国家在黑龙江和吉林启动了粳稻最低价收购,在辽宁也开始临时收储粳稻,阻止价格下滑。
包克辛说,国家保护性收购使农民粮食销售“必须卖”发展成为政府“必须买”,前者强调农民的义务,后者强调政府的责任。这一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从2005年起,中储粮总公司连续3年在10多个粮食主产省开展保护性收购,涉及东北玉米和粳稻、黄淮海地区的小麦、南方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累计收购9200多万吨粮食,通过这项制度性安排,加上其他政策配套,使我国面对全球高粮价挑战才更加从容。
“外患”不大 “内忧”勿怠
国内“米价”基本稳定,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大米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极为松散。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地,同时就是消费地,这使我国大米价格既不与东南亚市场挂钩,也不像油料作物和食用油价格一样与世界市场同步。
目前,国内植物油需求量的60%靠进口油脂油料满足,国内市场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市场融合在一起。国际期货市场可以迅速影响我国食用油价格。但我国大米每年几十万吨的进出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内大米市场的定价权仍在我们自己手中。”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信息部的刘敬亮说。
全球闹“米荒”,我国应对裕如,但绝非高枕无忧。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在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应当看到,水稻种植对水土气候条件和水利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全国现有18亿亩耕地面积中,确保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不被挤占,是一条必须死守的底线。此外,必须高度重视一些粮食主产区出现“双改单”、“抛荒”等苗头,从根本上解决水稻“高产穷县”和稻农“种稻不如打工”的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记者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