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幕前,考生如火如荼地备战高考;幕后,考生家长端茶倒水的同时也开始选学校了。目前,有不少家长根据孩子“一练”、“二练”的成绩不断地调整目标学校。
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我市往届一男生,学习成绩很好,本可以报考他喜欢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可是,其家长强迫他报考了某知名军校。两年过去了,该男生在军校里处处拔尖,可他仍然向往自己的理想,于是在上大二时毅然折回中学重读“高四”。
想必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回炉”吧?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择校呢?
成功家长的经验谈
涧西区吴红女士的女儿,前年顺利考上河南大学,她认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报合适的院校最关键,切忌好高骛远。
吴女士说,高三一开始,他们给女儿的方向就很明确——争取一次成功,能考上就不复读。当时学校刚发了高考资讯类的参考资料,吴女士埋头钻研起来,将各学校近3年来的录取情况进行对比,并从媒体上搜集很多相关资料。由于女儿成绩好,于是她为女儿锁定的都是一本院校,因为省内院校比省外院校录取率高,便首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由于河南大学更偏重文科,便选了它。
另外,为了保险起见,第二志愿她也认真选择了几所学校,并选择了“服从调剂”。选好之后,吴女士还不放心,找老师咨询,还托朋友去河南大学打探情况,最终才确定。
吴女士说,因为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对女儿的了解和把握,再加上后来对学校的打探,所以,他们没有过分追求国内名牌大学,也没有盲目地选择一般学校,而走了一条务实的路子。
专业人士的技术谈
从事高考辅导工作多年的梁光辉,擅长生涯规划指导。
梁光辉提出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报志愿时容易出现的5大误区:
1.纯功利性的选择;2.不了解孩子的意愿,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选择;3.盲目攀比,追热跟风,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4.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5.希望子承父业,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为了避免这5大误区,梁光辉建议考生家长在选报志愿时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如果强迫孩子,只会影响孩子前途。家长应首先帮助孩子确认能力优势;其次,要帮助孩子确认职业兴趣;第三,要全面了解专业信息和职业前景。要对考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潜能的评估,家长难以准确完成时,可以借助专业测评机构或者专业测评工具的帮助。
名师的经验谈
洛一高的李露明老师有着20年高三带课的丰富经验,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方面有着丰富和权威的实战经验。
他认为,家长应重视孩子的估分。考试结束后,孩子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估分,要坚持三原则:1.从严从宽求取平均值;2.参考考前几次大练习的成绩;3.考试时的心态和发挥情况。
李老师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研读《招生考试之友》、《高考报考资讯》等资料,或上网查询相关院校近几年来的录取情况以及学校相关专业的情况,还要注意学校招生政策是否有变化。另外,还要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不要被学校的名字糊弄;要了解学校的各专业情况,有的学校名气不大,却有优势专业。
李老师说,孩子容易形成“求大(大城市、大学校),求名(名牌效应),求外(外省),求热(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的心理偏差。家长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引导,考虑就业前景,坚持“四不”原则:1.不要不切实际;2.不要盲目跟风,好高骛远;3.不要强迫孩子报不愿报考的院校;4.不要认为高考报志愿就会定终身。
在报考志愿时,还有一定的技术问题可言。第一,是冒险还是保守。李老师说,选择冒险报法一定要有保底的、跟目标学校相差较远的学校,要有心理准备。如果誓死冒险、破釜沉舟的话,也应留退路复读。同时,冒险择校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学校招生政策的变化,比如,今年有部分院校已经公布只要投档就不退档,只要进学校还可以调剂专业。而且有些政策变化是书面资料没有的,要积极从网上获取更快捷准确的信息。
有很多家长仍然会选择保守报法,以求稳妥。这时一定要注意量体裁衣,就低不就高,能走就走;志愿要有梯度;服从调剂;有保底学校。李老师提醒家长,高校录取政策有时会按专业排队,而并非按总分排队,家长尤其要注意获取更快捷的信息。同时,在填报志愿时,也要考虑复读生政策的变化,复习班的前景等因素。
第二,重专业还是重院校。李老师说,如果要争取名校,那就只能“院校求其上,专业求其次”;如果有心仪的专业,或者有明确的专业偏好,那就应该“专业求其上,院校求其次”,适当考虑一些一般学校的好专业。